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卡爾達諾(Cardano)遭質疑「感覺式編碼」,創辦人霍斯金森強烈反駁:是針對個人的攻擊

卡爾達諾(Cardano)遭質疑「感覺式編碼」,創辦人霍斯金森強烈反駁:是針對個人的攻擊 / Tokenpost

根據 TokenPost 於 24 日(當地時間)的報導,Cardano 卡爾達諾創辦人查爾斯·霍斯金森(Charles Hoskinson)近日針對「區塊鏈中斷」事件中浮現的「感覺式編碼(vibe coding)」爭議,公開表示強烈反駁。他強調事件與卡爾達諾網路本身的技術能力或架構缺陷無關,反而是一場針對個人的「刻意且複雜的攻擊」。

此次爭議源於一筆經過操作、偽造的質押委託交易被提交至卡爾達諾主網。這筆交易針對的是霍斯金森個人持有的質押池,並利用了一個早在 2022 年即存在的加密函式庫反序列化漏洞。由此導致新版節點錯誤解析該交易,而舊版節點則拒絕接受,最終導致鏈短暫出現分裂狀況。

對此,霍斯金森透過社群媒體發聲表示,這是一場對卡爾達諾發起的「極具私人性質的攻擊」,錯誤的敘事正在扭曲公眾對技術進展的理解。他補充說,事發時網路實際並未停止運作,雙鏈仍持續出塊,且已透過節點升級完成鏈的收斂。

發起此次事件的人士隨後也於 X(前 Twitter)坦承,自己在進行實驗性編碼時,使用 AI 工具撰寫代碼,未經嚴格測試即提交至主網,導致鏈發生非預期分裂。此一行為受到社群強烈批評,不少人將其稱為「感覺式編碼」:即在缺乏清晰設計或審查流程下,憑直覺結合 AI 協作進行編程。

霍斯金森則強烈否認這種說法的正當性,認為該描述「忽視了卡爾達諾十年來秉持形式化方法、高可靠性工程與科學導向策略所建立的成果」。他认为「感覺式編碼」的詞彙本身扭曲技術實情,對工程價值是一種貶損。

評論:這起事件突顯出 AI 與區塊鏈交會所可能衍生的新型安全風險。隨著 AI 工具日益普遍地應用於程式開發,如何有效驗證其安全性與可靠性,將成為區塊鏈開發者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卡爾達諾雖未因事件導致永久性技術失誤,仍為整體加密圈敲響警鐘。

目前市場普遍認為,卡爾達諾技術架構仍具備高度穩定性,但透過「感覺式編碼」進行開發的潛在風險,將促使開發者更審慎看待 AI 工具的使用。在引入 AI 協助開發時,須加強事前模擬測試與社群審查機制,以減少潛在漏洞威脅。

「感覺式編碼(vibe coding)」簡介:係指開發者透過 AI 工具生成程式碼時,不依賴嚴謹計劃或明確算法,而以直覺掌握程式整體結構與感覺方向進行編碼操作。此方式常缺乏測試與審查流程,可能導致預料之外的功能或安全問題。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