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BTC)在先前創下歷史新高後出現價格回調,引發市場關注其後續走勢。根據 CryptoQuant 創辦人紀英周(Ki Young Ju)於 24 日(當地時間)透過社群媒體發表的觀點,他指出目前市場正處於關鍵轉折點,未來走勢將受到「機構 ETF 資金流入」與「大型持有者拋售壓力」兩大因素主導。
紀英周指出,比特幣曾一度漲至 12 萬 6,025 美元創下新高,但近期已下跌近 20% 至 30%,這一波修正正反映出典型的「分配階段」。他強調,自比特幣突破 10 萬美元後,部分「加密貨幣巨鯨」開始大量拋售,涉及金額高達數十億美元,造成市場供應過剩,對價格形成強大壓力。
針對當前市況,紀英周分析,雖然他年初曾預期牛市已結束,但由於投資策略策略基金(Strategy funds)與現貨比特幣 ETF 的資金強力介入,一度緩解下行趨勢。然而他警告,這類「非自然需求」可能難以持久,一旦資金流入趨緩,市場恐再度由賣方主導,甚至進入長達數年的熊市。
儘管如此,他並未完全排除樂觀可能。他指出,「比特幣是一種對總體經濟動態高度敏感的高風險資產」,若全球資本市場出現轉暖跡象,則有望重啟買盤,尤其在價格回落時採取「逢低進場」策略仍具可行性。他進一步補充,若 ETF 持續吸引資金,且交易量顯著回升,則反轉上行趨勢仍有機會重現。
評論:與紀英周觀點相呼應,JAN3 執行長山姆森·毛(Samson Mow)亦提出觀察,近期賣壓來自那些持有比特幣超過一年、但屬於新進投資者族群。同時,根據交易所數據顯示,近來 BTC 淨流入量上升,加上尚未平倉合約與清算金額攀升,進一步顯示賣壓仍在持續累積中。
截至本文撰寫時,比特幣報價為 10 萬 5,132 美元,換算約新台幣 1,051 萬元。24 小時內交易量增長 3.01%,達到 702 億美元(約新台幣 9 兆 4,626 億元),顯示市場有回穩訊號出現,部分分析師也看好 11 萬 1,700 美元可能成為關鍵支撐與壓力位。
目前市場焦點轉向投資策略基金與 ETF 資金能否持續流入,這將成為影響比特幣走勢的關鍵因素。「ETF」、「比特幣價格走勢」、「巨鯨拋售」等核心關鍵詞,仍是當前投資者不可忽視的觀察指標。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