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Euro Pacific Capital 創辦人暨首席策略師彼得·希夫(Peter Schiff)近日發表的言論,他再次對「比特幣是數位黃金」的說法提出質疑,並以最新價格走勢作為論據。
根據彼得·希夫指出,在上週末,黃金價格自週五收盤起上漲了近 3%,相對地,比特幣(BTC)則在同一期間內下跌了約 3%。他藉此表示,比特幣與黃金在價格表現上的背離,證明兩者本質仍存有巨大差異,也再次挑戰了「比特幣是數位黃金」的觀點。
然而,部分專家認為,從短期價格波動評估比特幣與黃金之間的關係,並不具全面性。比特幣社群普遍視比特幣為一種具備與黃金相似屬性的「數位資產」,而非與實體黃金或黃金ETF等傳統商品完全等同。評論指出,這樣的比較應更多著眼於中長期趨勢與基本面,而非片段的價格變化。
關於比特幣與黃金的比較,可追溯至 2008 年 10 月 31 日發表的比特幣白皮書。創始人中本聰在其中提到:「新幣的發行機制,就如同金礦工人投入資源開採黃金。不同的是,我們是將 CPU 時間與電力投入加密網絡中。」此段論述可見,比特幣自設計之初便參考了黃金的稀缺性與開採邏輯,期望成為類似的避險資產與價值儲藏工具。
彼得·希夫還表示,「黃金擁有 100% 的內在價值,而比特幣完全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不過,評論指出,黃金本身的價值也是由於其稀缺性、耐久性、可替代性與可識別性等特性所構成,這些屬性在金融市場中才被建構成其「內在價值」。
比特幣的特性設計,試圖將類似黃金的屬性應用在一個去中心化、透明公開的網絡數據庫中。實際上,在過去數年中,作為對抗通膨的「數位資產」,比特幣在部分時期的表現甚至超越黃金。
評論:儘管市場對比特幣避險屬性的爭論仍在持續,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目前全球經濟環境不確定性升高、法幣購買力逐漸減弱的背景下,市場對於「數位黃金」的討論將更加熱烈。比特幣在未來是否能真正成為黃金的數位化替代,仍有待長期觀察。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