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穩定幣使用人口突破 1.61 億,加密貨幣轉型為全球支付基礎設施

穩定幣使用人口突破 1.61 億,加密貨幣轉型為全球支付基礎設施 / Tokenpost

加密貨幣不再只是早期採用者和理想主義者的專利。隨著用戶族群的演變,特別是以「穩定幣」為核心的新一代用戶迅速擴大,加密貨幣的應用開始轉向更具「實用性」和「目的導向」的方向。

根據 Chainalysis 近期數據,截至 2025 年第 3 季,泰達幣(USDT)與 Circle 發行的 USDC,合計已佔整體加密貨幣交易量的約 40%。這類穩定幣之所以廣受歡迎,與東南亞、非洲和拉丁美洲等新興國家民眾廣泛使用穩定幣跨境轉帳、節省匯費和時間有密切關聯。對這些用戶而言,持有加密貨幣並非出於意識形態,而是作為生活日用的實工具。

以菲律賓為例,該國依賴海外匯款的比重高,加密貨幣使用人數在 1 年內從 17.8% 增至 22.5%。統計顯示,250 美元(約新台幣 3.4 萬元)以下的小額轉帳交易不斷增加,包含購物、支付家用開銷與學費等,顯示此類實用場景正在擴大。此外,印度、巴基斯坦、越南和巴西等國,也都出現以穩定幣為主的高速成長。

不過,更廣泛且多元的用戶加入,也挑戰了既有的加密貨幣「資安架構」。目前多數新用戶傾向避免自己管理私鑰(self-custody)所帶來的複雜性,因此選擇依賴集中式交易所的錢包服務,甚至親友間的社群託管與恢復機制。若用戶僅進行小筆如 60 美元(約新台幣 8,000 元)的轉帳,但一旦遺失助記詞就會失去全部資產,這對大眾使用來說仍是極大門檻。

為此,多家加密貨幣錢包與基礎設施開發者正推動「內嵌式資安設計」的新方向,例如取消使用助記詞,改採社交恢復(social recovery)或結合硬體裝置,讓安全性設計更貼合普通用戶的日常使用情境。評論:安全機制的設計正逐步從技術門檻轉向以「使用者體驗(UX)」為核心。

根據彭博報導,目前全球持有穩定幣的使用者人數已突破 1 億 6,100 萬人,超越全球前十大城市總人口。對這些人來說,穩定幣更像是「沒有銀行的匯款」、「更便宜的移動支付」與「行動貨幣」的延伸,而非某種理想化的金融去中心化願景。

從這個趨勢看來,加密貨幣的未來將取決於它是否能滿足新一代以「操作簡單、用途明確、安全門檻低」為訴求的用戶群。改善使用者體驗、提供基礎內建的資安機制及清楚透明的資產恢復方案已成關鍵。不再是只有願意成為「自己的銀行」的人,才能安全參與的環境。

評論:穩定幣作為實用工具的角色日益明確,加密貨幣正在靜悄悄地轉變成全球資金流通的基礎設施。若要延續這股強勁的採用趨勢,持續推動以「實用性」為中心的技術演進已成業界共識。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