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斯達克上市公司 Strategy 公布第三季財報,得益於大規模持有比特幣(BTC)的策略,股價應聲大漲,再度引發市場關注。該財報亮眼表現甚至引來長期批評加密貨幣的黃金支持者彼得·希夫(Peter Schiff)發聲評論。
根據 Strategy 揭露的財報數據,第三季獲利達到28億美元(約新台幣3,800億元),主要動能來自持有比特幣資產獲得之未實現收益。公司表示,截至 10 月 26 日,已累計購入 64 萬零808 顆比特幣,總成本約為 474.4 億美元(約新台幣 6.4 兆元),帳上評價利益則高達約 200 億美元(約新台幣 2.7 兆元)。Strategy 的持幣操作策略持續受到其他企業仿效,成為近來熱門的企業資產管理方式之一。
除了比特幣投資收益推升整體財務表現,公司傳統的軟體事業也同步表現強勁。本季該部門營收來到 1 億 2,870 萬美元(約新台幣 174 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 11%,並超出市場預期的 1 億 1,680 萬美元(約新台幣 158 億元)。受財報利多激勵,Strategy 股價當日上揚 6.7%,引來投資人高度關注。
不過黃金評論家希夫依舊持批判立場。根據其於社群媒體上發表的評論指出:「這不過是一次會計上的戲法而已,並非實際獲利,而是比特幣價格上升造成的浮動盈餘。Strategy 所提出的2025年展望,其實也只是馬克·賽勒(Michael Saylor)的比特幣樂觀看法罷了。」
Strategy 共同創辦人兼董事長馬克·賽勒則於財報發布當日再次重申其看好比特幣未來長期發展。他強調:「比特幣正朝歷史新高邁進,而我們正是推動這一趨勢的引擎。」此番言論呼應其一貫立場,也再次鞏固 Strategy 作為企業進軍加密資產市場的領頭羊地位。
目前比特幣價格自 10 月 6 日創下歷史新高 126,198 美元(約新台幣 170 萬元)後,回落至約 110,016 美元(約新台幣 149 萬元)一線震盪。Strategy 以「比特幣持有」為核心的企業策略,不僅成為推升財報表現的關鍵,也讓企業資產配置與加密貨幣間的界線愈發模糊。
關鍵詞:比特幣、Strategy、未實現收益、財報、企業持幣策略
評論:Strategy 的獲利顯示比特幣正在成為企業資產新工具,但其波動性與會計認列方式仍可能造成異議,也反映出加密資產與傳統財務體系尚處於磨合階段。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