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BTC)在市場上的「供應量」近來快速減少,引發投資人高度關注。根據 Arab Chain 於 10 月份彙整的數據顯示,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Binance)目前的比特幣持有量,已下探至數月來的最低水平。伴隨著「鯨魚」與「機構投資人」大幅提領比特幣的趨勢浮現,此舉可能將進一步壓縮市場中的流通供給。
Arab Chain 指出,幣安的「比特幣稀缺性指數」(Bitcoin Scarcity Index)近期急速上升,突破「9」的門檻,顯示可用於交易的比特幣正在迅速減少。尤其在 10 月下旬以來,該指數加快攀升速度,顯示大型投資者正在有系統地累積比特幣庫存,大量從交易所提領也意味著潛在市面供應量受限,有可能為後續價格走勢埋下伏筆。
分析機構表示:「這是長期看漲信號,儘管短期內波動仍存,但整體趨勢偏向中期上行。」同時補充指出:「比特幣持續減供顯示市場上買盤競爭升溫,但若未見顯著新買方進入,漲勢恐難以延續。」換言之,「供需平衡」仍是未來行情變動的重要關鍵。
另一方面,市場卻也出現了與「供應減少」相牴觸的警訊。根據同一期間觀察,幣安的「鯨魚佔比指標」從 7 天平均的 0.33,躍升至 10 月 25 日的 0.41。這項數據主要衡量大型資金進入交易所的情況,通常被視為準備拋售的徵兆。因此也可能意味著,部分鯨魚正伺機在反彈過程中實現利潤。評論:當比特幣的「供應緊縮」與「潛在賣壓」同時出現,可反映市場情緒仍處於震盪格局,長期投資者傾向持有,而部分大型持幣者則將短期反彈視為獲利機會。
此外,也有部分持有大量比特幣的投資人選擇將資產轉移至比特幣現貨 ETF 市場。例如:如黑岩等傳統機構推出的現貨比特幣 ETF,正在吸納從幣安轉出的資產。如此做法,除了可望避開部分稅務問題,也進一步壓縮交易所裡的賣壓供應量,從而強化「市場硬幣稀缺性」。
價格層面來看,截至 10 月底比特幣價格報 $110,232 美元(約新台幣 1,102 萬元),較前一日小幅回跌。累計 10 月單月下跌幅度約 3.4%,相較歷史高點 $126,000 美元(約新台幣 1,260 萬元),仍低約 12%。
綜合來看,目前的比特幣市場正處於「供應吃緊」與「潛在賣壓」並存的多空交戰格局。能否迎來明確上漲動能,將取決於「新進買方能否進場」與「鯨魚是否轉為買盤」這兩大核心變數。這段時間也正是觀察市場結構轉折的重要階段。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