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比特幣(BTC)回調至 10.75 萬美元 專家指仍具長期韌性與資金回流潛力

比特幣(BTC)回調至 10.75 萬美元 專家指仍具長期韌性與資金回流潛力 / Tokenpost

儘管比特幣(BTC)近期進入短期調整期,專家普遍認為其長期基本面仍展現堅實韌性。目前市場參與者多將這波整理視為「循環性現象」,認為是資金暫時移動所致,並非結構性下跌。評論:這也反映出市場對比特幣作為「數位稀缺資產」的核心價值依然抱有信心。

根據幣價數據,截至 30 日(當地時間),比特幣報價落在約 10 萬 7,500 美元(約新台幣 1,496 萬元),儘管自 10 月 6 日所創下的歷史高點 12 萬 6,000 美元(約新台幣 1,751 萬元)回落,但較去年同期仍上漲 52%。2023 年 10 月 31 日的比特幣價格約為 7 萬 2,350 美元(約新台幣 1,079 萬元)。

資深加密貨幣分析師 Pierre Rochard(皮耶·羅夏德)指出,此次回檔主要為「長期持幣者獲利了結」所導致。他補充表示,部分資金正轉向人工智慧概念股(如輝達)、或是傳統避險資產如黃金,但這些僅是短期調整行為。他強調:「比特幣的核心價值與基本面反而在此期間持續成長。」

一位市場觀察者在 X(原 Twitter)上則分析:「這是典型的資金循環,而非趨勢逆轉。一旦宏觀經濟出現順風局面,資金將再次回流至具稀缺性與中立性的資產。比特幣正是一個最佳代表。」

根據鏈上數據公司 Glassnode 的統計,目前握有比特幣逾 155 天的長期投資者已於此輪週期中累計實現約 327 萬顆 BTC 的利潤。該規模僅次於 2017 年大多頭時創下的歷史高點。同時,經調整的 MVRV(市值與實現價值比值)仍位於健康區間,顯示投資者信心依舊穩固。

與此同時,黃金作為傳統避險資產亦吸引關注,截至近期市值攀升至 29 兆美元(約新台幣 4 京 368 億元),年增幅高達 56%。不過,技術指標顯示風險亦悄然增溫,其相對強弱指數(RSI)已來到 91.8,處於超買區,一些分析師開始推測,資金可能再次轉向比特幣等數位資產。

機構投資人的操作也左右近期市場走勢。根據 7 月底發布的報告,包括 Galaxy Digital(銀河數位)在內的機構於比特幣接近 12 萬美元時進行部分獲利了結。不過這被視為策略性操作,而非逃離市場的跡象。

資深交易員 Daniel Czuchenkel(丹尼爾·茨琴克爾)則評論指出,目前所見的資金流動只是「典型的大漲過後冷卻期」。在他看來,比特幣的「固定供給」、機構經由比特幣 ETF 加速進場的可得性、以及其作為「中立交易媒介」的角色,都是支撐中長線上漲的重要基礎。

實際上,在過去 24 小時內,比特幣在 10 萬 8,201 至 11 萬 3,567 美元(約新台幣 1,506 至 1,598 萬元)區間波動,單日跌幅達 2.6%;但在一週範圍內仍上漲 1.2%。雖然月線回跌 3.4%,但仍優於同期加密貨幣整體市場僅 0.9% 的漲幅表現。

評論:本次修正或許為長期投資者提供再次佈局的契機。隨著黃金類資產呈現過熱狀態,加上比特幣的中立性、稀缺性與機構採用率持續提升,未來資金轉向加密貨幣市場的可能性值得關注。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