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Ripple 技術長談 CBDC 未來角色:關鍵在於擴張或限縮自由

Ripple 技術長談 CBDC 未來角色:關鍵在於擴張或限縮自由 / Tokenpost

在關於中央銀行數位貨幣(CBDC)是否值得推行的爭議持續之際,瑞波幣(XRP)背後技術公司 Ripple 的首席技術長 David Schwartz(大衛·史瓦茲)近期針對「自由」視角,發表了具啟發性評論。他強調,CBDC 本質上並非天然善惡,而應從其是否擴大或限縮個人自由的結果來加以評價。

根據他近日在 X(前身為推特)上的分享,若 CBDC 能作為政府主導的銀行服務存在,取代傳統金融體系中對部分企業和個人的排他性,那麼它反而可能成為一種「擴張自由的工具」。史瓦茲指出,許多合法經營的企業,因受監管機構的間接政策限制,往往無法進入傳統銀行網絡;若能由政府提供更為開放的數位公共金融基建,將有機會打破這種結構性障礙。

Ripple 長期與各國政府合作推進 CBDC 項目,合作對象包括帛琉、蒙特內哥羅、不丹、喬治亞與英國等國。這些實驗經驗促使 Ripple 持續優化自家公鏈 XRP Ledger(XRPL)的設計,使其可支援 CBDC、穩定幣與存款憑證等不同類型的數位資產。在技術構建延伸下,Ripple 目前推出名為 RLUSD 的美元掛鉤通證,運作於 XRPL 與以太坊(ETH)兩大區塊鏈平台。該通證總供應量已達 7.9 億美元(約合新台幣 1,079 億元),並與星展銀行(DBS)、富蘭克林鄧普頓等金融巨頭合作推進商用化進程。

然而,CBDC 並非毫無隱憂。史瓦茲提醒,若 CBDC 被設計為取代現金或限制民間支付工具的存在,最終可能淪為交易控制手段,明顯侵害到使用者的選擇權與金融自由。他呼籲,在建構未來數位金流環境時,設計重點應放在「擴充選擇」而非壓縮空間,這將是所有 CBDC 架構的根本思考出發點。

全球在數位貨幣政策上也進一步加速。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克莉絲塔琳娜·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日前公開表示,紙鈔轉向數位形式「已不再是爭論,而是現實」,同時對無擔保加密貨幣如比特幣(BTC)等表態保留甚至警惕。另外,印度央行亦積極發聲支持 CBDC 成為跨境支付選項,宣示將以 CBDC 作為代替穩定幣的國際結算工具,目前仍在零售與批發試驗階段深入布局。

評論:CBDC 的討論已超越「是否啟用」的爭議層次,更核心的焦點在於「保護的是誰的自由」。如何在保障公眾利益與制度控制之間取得恰當平衡,將決定 CBDC 未來對金融世界的實際影響力。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