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BTC)長期以來所象徵的核心精神,正隨著其逐步納入傳統金融體系而逐漸淡化。根據加密金融平台 Uphold 的區塊鏈暨加密貨幣研究主管馬丁·希斯博克(Martin Hiesboeck)近日於 X 平台(前身為 Twitter)所示,由於大量資產持有者為享受稅務優惠與金融基礎設施的便利,選擇將比特幣資產轉移至受到監管的比特幣 ETF,使過去十五年間以個人錢包為核心的加密貨幣管理架構面臨重大轉折。
根據希斯博克的觀察,這股趨勢可視為「原始加密精神的另一個終結警訊」。他指出,強調資產自主管控的理念——「不是你的私鑰,就不是你的比特幣(Not your keys, not your coins)」——正被以「合規效率與金融最佳化」為導向的投資方式所取代。
他進一步解釋,ETF 所帶來的便利性及稅務優勢、透過傳統財務顧問進行資產配置的能力,以及對於借貸與分散式投資產品的可及性,對大型持有者形成高度吸引力。這種轉變,不只是技術層面的調整,更揭示了整個加密貨幣投資文化的演變方向。
在這項潮流的中心,是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黑石集團(BlackRock/BLK)。根據公開資料,黑石旗下的 iShares 比特幣信託(IBIT)目前已從加密「鯨魚級」投資者處吸引約 30 億美元(約新台幣 4,170 億元)等值的比特幣資產。黑石數位資產負責人羅比·米奇尼克(Robbie Mitchnick)指出:「即使是早期投資者,如今也更傾向透過合法持牌機構來投資比特幣。」他強調:「ETF 既保留了對價格波動的曝險,又能實現更有效的資產管理,這正是它的吸引力所在。」
不過,儘管加密 ETF 為資本市場注入新活力,在美國政治局勢不確定性升高的背景下,這類金融產品開始出現資金外流現象。川普總統的「親加密貨幣」立場,與拜登政府所持的強化監管政策形成鮮明對比,也讓機構投資者對政策環境高度敏感,進而調整資產配置策略。
評論:這場制度化浪潮雖為比特幣注入更多流動性與正當性,卻也挑戰其去中心化與資產自主管控的初衷。隨著更多傳統投資者湧入,比特幣是否仍能維持其作為「數位黃金」的信仰定位,勢必將成為市場接下來關注的焦點。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