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聯準會(Fed)近期討論中的新政策,美國可能將引入一種專為金融科技與加密貨幣產業打造的「新型支付帳戶」模型。這項改革若順利推動,或將使目前僅限傳統金融機構使用的聯準會支付系統,首次對中小型企業與科技新創開放,有望解決長期困擾加密貨幣業者的銀行渠道問題。
根據美國聯準會的討論,該模式屬於「精簡型主帳戶(skinny master accounts)」概念的一環。這些帳戶將提供支付即時性與其他核心功能,讓已有資格但過去需透過第三方金融機構完成交易的企業,得以直接連接聯準會的支付基礎設施(Payment Rails),同時亦可降低聯準會面對潛在風險的曝險程度。
聯準會理事克里斯多福·華勒(Christopher J. Waller)於 25 日(當地時間)出席「金融科技支付創新會議」時表示:「我們需要更積極地支持有能力革新支付系統的企業。」他提到已指示聯準會內部團隊,就引進支付帳戶等新模型展開評估,並認為這將有助於促進聯準會支付網絡的民主化,打破目前由大型銀行主導的結構。
這項計畫對美國加密產業而言意義重大。自 2023 年起,加密友善銀行如 Signature Bank(簽名銀行)與 Silvergate(銀門)相繼倒閉,使眾多加密貨幣與區塊鏈企業在尋求穩定銀行服務時面臨困境。若此類支付帳戶正式制度化,這些業者將首次可「不靠銀行中介、直接連接聯準會系統」,有效解決過去的結構性障礙。
評論:專家普遍認為,這次聯準會的開放性嘗試可望在降低監管門檻的同時,進一步激勵創新業者競爭,對整體加密貨幣生態系產生正面推進效果。不過,支付帳戶的實際實施方式、條件限制及風險管控細節,仍待聯準會後續公布。
關鍵詞:加密貨幣、支付帳戶、聯準會、精簡型主帳戶、金融科技、銀行可及性、分散式金融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