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DappRadar 最新發布的報告指出,自 2017 年以來,加密貨幣產業廣泛採用的「空投(Airdrop)」策略,其實多數在空投後三個月內就面臨價值下跌,整體貶值率高達 88%。
根據 DappRadar 分析師莎拉·格爾格拉斯(Sara Gherghelas)的調查結果,自 2017 年迄今,全球用戶共獲得約 200 億美元(約新台幣 6,400 億元)市值的空投代幣,但大部分很快就在市場上出現價格下挫。她指出,這些數據顯示出「短期關注」與「長期可持續性」之間存在明顯差距。
DappRadar 內容總監羅伯特·胡根多恩(Robert Hoogendoorn)近日接受 Cointelegraph 採訪時也表示,加密項目是否成功,關鍵在於其「代幣分配機制」。他強調,若能將代幣分配給具有長期持有願景的投資者(俗稱「鑽石手」),才更有可能推進社群成長與代幣穩定。他補充說,如果項目只是為了短期流量而依賴空投,那麼其存續能力將受到威脅。
評論:這項研究對正規劃代幣經濟(Tokenomics)改革的項目具有重大啟發。在缺乏明確使用情境與社群支持的分配方案下,空投可能帶來短期價格波動,但難以建立長遠價值基礎。有效的空投應該結合「實質效用」與「用戶行為設計」,否則容易淪為一次性的市場行銷工具。
資料來源:根據 Cointelegraph 的報導,於 24 日(當地時間)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