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高槓桿交易者詹姆斯·溫恩爆倉迷因幣佩佩幣(PEPE),涉操縱 YEPE 引加密圈震盪

高槓桿交易者詹姆斯·溫恩爆倉迷因幣佩佩幣(PEPE),涉操縱 YEPE 引加密圈震盪 / Tokenpost

知名高槓桿加密貨幣交易者 James Wynn(詹姆斯·溫恩,再次以化名現身),近期因於迷因幣佩佩幣(PEPE)持續加碼10倍槓桿多單後短時間內遭到強制平倉,再度吸引市場關注。在近期幣市急跌背景下,詹姆斯·溫恩的慘重虧損不僅凸顯其高風險交易策略,也讓他成為無謀投機的代表性人物。

根據 Lookonchain 於 24 日(當地時間)在 X 平台發文指出,不只詹姆斯·溫恩,包括另一位知名交易者 Machi Big Brother(馬奇)也在這波市場急挫中遭到清算,評論稱兩人都展現出「堅定做多信仰、卻屢敗屢戰」的特性。報告中提到,馬奇在過去一個月內,於 Hyperliquid 平台上的累積虧損達到約3,800萬美元(約新台幣12億元)。

實際上,詹姆斯·溫恩早已非首次因高槓桿操作淪為市場焦點。他曾多次透過投資迷因幣操作賺取數億韓元報酬,也曾慘賠數百萬美元。由於其獨特的市場嗅覺與極具侵略性的短線操作,雖吸引不少關注與追隨者,但也遭到外界質疑其風格過於激進、甚至造成市場混亂。

更具爭議的是,由詹姆斯·溫恩近期參與的另一個迷因幣專案 YEPE,近日也被爆涉嫌操縱初期代幣分配。根據區塊鏈數據分析機構 Bubblemap 的報告顯示,約60%的 YEPE 初期供應集中分佈在疑似「內部人士」的錢包地址,且大部分資金迅速流入 LBank、KuCoin、MEXC 等中心化交易所,引發操縱價格疑慮。報告指出,該模式符合典型的「早期控盤配售 + 過度營銷」的短期投機操作手法。

專家普遍警告,當有影響力的加密 KOL 介入這類項目推廣時,極易對散戶投資者造成錯誤期待與情緒 FOMO,長期下來將損害市場的健康發展。評論指出:詹姆斯·溫恩雖曾靠僅7,000美元資金投入佩佩幣,換取數百萬美元資產,一度成為業界傳奇。然而,其涉入的多次「拉抬後拋售」(Pump-and-Dump)爭議,也讓他被不少人冠上「區塊鏈詐術師」的稱號。

儘管爭議不斷,詹姆斯·溫恩依然獲得數名加密圈知名人物的公開支持,進一步引發輿論關注。部分觀察人士擔憂,這樣的「後盾」反而可能合理化市場內部人士壟斷、加深資訊不對稱問題。評論指出:若未加以制度化抑制,將導致資金流向失衡,引發更嚴重的不公平競爭情況。

加密貨幣市場雖蘊含龐大機會,但也伴隨巨大風險與不可預測性。詹姆斯·溫恩的例子,即是一種「高風險投機操作可能付出巨大代價」的具體反映。對於一個標榜即時性與透明度的區塊鏈產業而言,當類似爭議不斷重演,也再次提醒我們:建立監管機制與提倡理性投資文化,才是市場永續發展之道。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