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以太幣(ETH)短挫 7% 後鏈上數據現多頭訊號:交易所持幣量創低、鯨魚持續累積

以太幣(ETH)短挫 7% 後鏈上數據現多頭訊號:交易所持幣量創低、鯨魚持續累積 / Tokenpost

在近期一波試圖突破 4,400 美元(約新台幣 6,116 萬元)後,以太幣(ETH)遭遇強勁的賣壓,在短短一天內下跌近 7%。儘管價格出現明顯修正,但鏈上數據顯示,這次波動或許並非暴跌前夕的徵兆,反而更接近於一個「穩定的累積階段」。根據觀察,主要持幣者並未積極拋售,反而進行再度買入,顯示出市場結構的穩健性正在浮現。

根據加密貨幣分析師 Teddy 的說法,目前約有半數的以太幣流通量(總計約 1.2 億枚)被儲存在交易所以外的錢包地址中,這些地址多數屬於機構託管單位、質押池以及長期持有的「加密貨幣鯨魚」。這些掌握大量以太幣的投資者不易因短期價格波動而產生動搖,加上目前超過 80% 的流通幣都處於帳面獲利狀態,使得長期持幣者缺乏動機將籌碼拋向市場。

Teddy 指出,「網路實現盈虧(Network Realized Profit/Loss)」指標目前維持在 1.0 至 1.5 區間,顯示盈虧平衡的市場結構依舊穩定。此外,過去一個月進入交易所的以太幣約為 15.2 萬枚,而離開交易所的數量則高達 17.4 萬枚,形成了「供給逐漸緊縮」的格局。若市場需求回升,可能成為推動價格上行的潛在動力。

除了交易數據,鏈上其他指標亦呈現正面訊號。包括「平均代幣年齡(Mean Coin Age)」及「實現市值 HODL 波形(Realized Cap HODL Waves)」等顯示,近期移動的大多是原本用於質押或託管的老幣,而非大規模抛售跡象。同樣地,「Age Consumed」指標也顯示儘管部分長期未動的以太幣開始活躍,但這並未伴隨交易所流入量劇增,因此難以視為下跌壓力。

從供給面來看,交易所持幣量已從巔峰時的約 1,000 萬枚減至目前僅剩 300 萬枚,減幅高達 67%。反觀託管機構、機構型 ETF 及冷錢包的持幣量則創下歷史新高。這一現象加深了「實際可流通供給不斷縮減」的趨勢,一旦市場情緒轉好,價格便可能出現劇烈變動。評論:這種供需失衡的格局,可能為未來價格劇烈波動埋下伏筆。

在技術面觀察方面,Teddy 提出若市場出現資金籌碼回收現象,以太幣可能有機會回調至 2,100 美元(約新台幣 2,919 萬元)甚至 1,800 美元(約新台幣 2,502 萬元)。然而他也補充,這並非價格預測,而是對市場結構的正常監測。目前尚未出現恐慌性拋售或大量停損觸發跡象,因此不宜過度悲觀。

目前以太幣價格維持在約 4,100 美元(約新台幣 5,699 萬元)水準,穩穩守在 200 週移動平均線之上。部分分析師甚至預測,若基本面與需求持續穩健增長,以太幣可能在 2026 年 5 月觸及 7,000 美元(約新台幣 9,730 萬元)。評論:這反映市場中仍存有強烈的多頭預期,當前的調整區間或只是「風暴前的寧靜」。

總結而言,儘管短期價格波動顯著,以太幣的鏈上資料及市場結構顯示出較為正向的累積態勢。在交易所籌碼流出、長期持幣者動態穩定的背景下,只要需求一有提振,未來行情或將展現更強韌的漲勢。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