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09 年創世區塊誕生以來,比特幣(BTC)一直是爭議與讚譽交織的焦點,如今已成為全球數位資產市場的核心。特別是在 2011 年 2 月首次與美元價格達成「1 美元對 1 比特幣」的里程碑後,該年 6 月迅速暴漲至 31 美元,隨後又重挫至 2 美元,引發第一波「泡沫」爭議。此後,比特幣逐漸獲得全球投資人青睞,於 2013 年 3 月市值突破 10 億美元,同年 11 月價格升破 1,000 美元,正式躋身全球主流投資資產行列。
根據韓國經濟新聞的報導,這波比特幣轉型的背後,離不開知名雙胞胎兄弟卡麥隆·溫克萊沃斯(Cameron Winklevoss)與泰勒·溫克萊沃斯(Tyler Winklevoss)。兩人因與 Meta(META) 執行長馬克·祖克柏的創業糾紛廣為人知,後轉戰加密貨幣領域,成為比特幣早期投資人。兄弟倆共同創辦了 Gemini 交易所,長年推動加密資產的主流化。他們將比特幣比喻為「黃金 2.0」,強調其「固定發行量」、「便於傳輸與儲存」、以及「具抗通膨特性」等優勢,優於傳統的黃金。
2014 年,當比特幣價格仍處於約 380 美元水位時,溫克萊沃斯兄弟在紐約創辦 Gemini,加強遵循監管的交易機制。隨後,他們持續擴大版圖,推出機構級的資產託管、穩定幣「Gemini Dollar(GUSD)」以及提供加密幣回饋的信用卡產品等,全面搶攻市場。Gemini 更在那斯達克首次公開募股(IPO)時,以每股 37.01 美元掛牌,較發行價 28 美元顯著上漲,總計募得約 4.25 億美元,展現資本市場對其前景的信心。
對於比特幣的未來,溫克萊沃斯兄弟依然樂觀。他們預測隨着現貨 ETF 的擴張、與黃金價值的接軌,以及越來越多國家推動採用,加密資產有望在長期內漲至「100 萬美元」的水準。他們表示,如今的比特幣就像 1990 年代初期的網路,不僅是技術創新,更是全球貨幣體系的下一步。
評論:這樣的觀點可謂充滿未來主義與信念,不過高達百萬美元的喊價仍引發部分專家的謹慎態度。批評者指出,比特幣高波動性及法律制度遲緩仍是主流採納的一大障礙,認為此類預測可能過於「投機性」。
儘管如此,比特幣仍持續吸引金融領域與散戶投資人關注,在不斷演變的加密資本市場中,穩固其作為「未來資產」的地位。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