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統計,2025 年上半年全球加密貨幣遭駭損失已突破約 24 億美元,等同超過新台幣 3 兆 3,360 億元,不僅造成超過 300 件駭客攻擊事件,更已超越 2024 全年總損失,引起安全專家的高度警覺。
其中,與北韓駭客集團有關的 Bybit 攻擊事件因損失金額巨大,對整體數據影響深遠。然而,專家指出,除了這類受矚目的大型事件之外,更需要重視如釣魚網站、惡意授權要求、偽造客服等「日常型詐騙」,因其分布廣泛、危害甚鉅,導致更多投資者持續蒙受損失。「評論:這顯示社群教育與日常操作警覺性亟需提升。」
多家區塊鏈安全研究機構強調,用戶只要落實基本資安措施,便能擋下大多數攻擊行為。具體建議包含:啟用「強化版雙重驗證(2FA)」、「錢包簽名時多加留意資訊」、「冷熱錢包分開儲存」、「保持設備乾淨、安全(Clean Device)」、「避免下載可疑應用程式」等。
此外,若不幸遇上安全事故,是否事先建立復原計畫將成關鍵。專家建議投資人應預先準備「資產撤回工具」、「官方客服聯絡方式」,以及「報案與追蹤管道」,才能將損失降至最低。「評論:就如同金融機構災難復原機制,個人與項目團隊也需要備案與預演。」
這份報告再次示警加密貨幣生態系對駭客而言仍是高風險目標。隨著 2025 年僅過半,全年損失恐將進一步擴大,也更加凸顯投資人與開發團隊「落實資安基本功」的必要性,呼籲全體參與者正視資安風險,提升自我防護力。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