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風投趨於保守:使用性與實際需求成關鍵指標
加密貨幣風投市場正經歷轉變,投資策略明顯趨於保守。過去加密貨幣產業因快速成長的想像空間吸引大量資金湧入,如今業內普遍認為,只有具備「使用性」與「實際需求」的專案才有望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存活。
根據《Decrypt》報導,於 24 日(當地時間)新加坡舉行的區塊鏈盛會「Token2049」中,Bullish Capital Management 投資總監 Sylvia To(以下簡稱「托伊」)表示:「過去幾年,風險投資人熱衷於故事性強的專案,但如今他們已變得更加謹慎。」她回顧,當時市場上只要號稱「以太幣(ETH)殺手」,便能輕鬆獲得支票。然而,這波「過度投資熱潮」導致市場誕生過多區塊鏈專案,使整體生態變得「高度分散」,投資效率與資源配置也隨之下滑。
托伊指出,許多初創專案集中於打造新的 Layer 1 區塊鏈或基礎設施,但真正在市場上產生持續性價值的卻寥寥可數。這種「盲目追新」的風潮已明顯退燒。她強調,市場如今更聚焦於「實際使用人數」,而非光鮮亮麗的技術堆疊,頻繁的交易量與活躍用戶數已成為判斷項目價值的主要依據。
她進一步指出,即使區塊鏈技術基礎建設逐步成熟,若無法吸引實際用戶,將無法「合理化募資行為」。在缺乏真實應用場景的情況下,即使技術再創新,也難說服投資人投入資金。
儘管市場進入理性階段,一些初創公司仍計畫在 2025 年前展開募資活動。然而,托伊提醒,目前仍有不少項目依賴「過於理想化的估值」進行募資,其以未來現金流為主要想像來源的策略,實屬「高風險操作」。
評論:隨著區塊鏈產業逐步邁向成熟,用戶與營收結構缺失的項目將越來越難吸引投資人。如今,「用戶」已取代「成長」成為投資評估的核心要素,預示著市場價值評估邏輯的本質性轉變。
關鍵詞:加密貨幣風投、使用性、實際需求、Bullish Capital、Token2049、區塊鏈投資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