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Ripple(瑞波公司)總裁莫妮卡·朗(Monica Long)於 24 日(當地時間)發表的評論,她針對當前「穩定幣」市場的發展趨勢提出觀察,並點出三大未來核心脈絡。她透過社群平台 X 表示,穩定幣正逐漸成為連接傳統金融與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關鍵應用」,但同時也對市場出現過熱跡象提出警告。
朗指出,穩定幣生態系目前的狀況讓人聯想到 2020 至 2021 年的 NFT 市場過熱情況。她批評市面上出現越來越多功能與用途不明的新穩定幣項目,使整體供給過剩。她直言:「我們不需要市面上出現上百種與美元掛鉤的穩定幣」,這樣的亂象多出自項目方炒作「錯過恐懼症(FOMO)」的行銷心態,恐導致市場資源浪費與信任流失。
接著她點出另一個趨勢為「品牌化穩定幣基礎設施」的崛起,即由銀行與金融科技企業主導開發、與自身品牌結合的穩定幣網絡。不過,朗評論這類基礎建設仍難以良好地銜接 Web2 與 Web3 世界,尤其當企業在特定司法管轄區缺乏合規授權時,跨境推廣與使用便面臨高度阻力。
第三項趨勢則是「專用穩定幣區塊鏈」的興起。她以 Tempo、Plasma 與 Arc 等新興平台為例,表示儘管這些項目吸引大量資金投入,但若僅為特定支付功能開發全新鏈,效益恐高於成本。她強調:「除非這些專用鏈在功能或效能上有無法取代的價值,否則使用現有區塊鏈平台便已足夠。」
另一方面,Ripple 近期推出的穩定幣 RLUSD(基於以太坊(ETH)與 XRP Ledger 發行)表現亮眼。根據最新資料,過去一個月內 RLUSD 總供應量成長逾 11%,目前於市場流通總值約達 7.9 億美元(約新台幣 1,096 億元)。
根據相關報導,整體「穩定幣」市場總市值已首次突破 3,100 億美元(約新台幣 431 兆元)大關,其中由泰達幣(USDT)與美元穩定幣(USDC)主導,占比超過 80%。然而,資深投資人尼克·卡特(Nic Carter)認為,這種雙頭壟斷格局未必能持續。
隨著企業對穩定幣在跨行支付與品牌客戶忠誠計畫等實際用途需求顯著增加,應用潛力逐漸受到重視。但部分市場觀察者警告,若開發動機不夠明確,一些項目恐淪為「資源耗損」。評論認為,穩定幣產業若欲持續發展,唯有兼顧「技術可行性」與「法規合規性」兩大方向,方能邁向可長可久的成長軌道。
關鍵詞:穩定幣、Ripple、RLUSD、USDT、USDC、DeFi、支付應用、專用區塊鏈、法規合規
評論:穩定幣市場雖進入快速成長期,但功能重複與法規風險可能成為發展絆腳石。未來誰能取得監管信任並擁有實際應用落地,才能在這場競賽中勝出。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