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全同態加密(FHE)或成 DeFi 關鍵突破口,助攻數千兆元傳統資金進場

全同態加密(FHE)或成 DeFi 關鍵突破口,助攻數千兆元傳統資金進場 / Tokenpost

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發展持續回溫並引起關注,但其市場規模相較於傳統金融資產仍顯不足。儘管多數人將 DeFi 擴展受限歸因於「擴展性」、「監管」及「使用者體驗」等問題,然而根據專家觀察,真正的關鍵瓶頸可能在於「機密性不足」——若此問題得以突破,DeFi 將有潛力吸納來自傳統金融市場的龐大資金。

根據數據,DeFi 總鎖倉量(TVL)在 2021 年 12 月一度成長至約 2,600 億美元(約新台幣 8.3 兆元)。然而相比之下,外匯市場的單日交易量高達約 7.5 兆美元,而全球債券市場規模則超過 130 兆美元。從這樣的規模對比來看,DeFi 明顯仍處發展初期。儘管 DeFi 架構具備潛在的可擴張性,但過於公開、透明的交易特性卻使其缺乏對機構資金而言必要的「交易隱私」。

對於金融機構與高淨值資產持有者而言,「資料隱密」是一個「剛性需求」——其交易明細若全面曝光於公開鏈上,不但可能引發商業風險,也不符金融合規要件。因此,提高機密性的技術成為當前推動 DeFi 發展的關鍵。近期受到高度關注的技術突破便是「全同態加密(Fully Homomorphic Encryption,簡稱 FHE)」。

FHE 技術的核心特性是容許在資料處於加密狀態下進行運算,意味著資料不需解密即可經過邏輯判斷與驗證。例如,在某項 DeFi 貸款服務中,用戶可在不揭露具體分數的前提下,僅透過判定「信用分數是否高於 700 分」來取得貸款批准;一旦獲准,無需提供過高抵押品甚至可以進行無擔保貸款,若日後需要,也可以合法解密部分資料來保障法律權益與追償權。

這項轉變將可能打開 DeFi 中長期未能解決的「無抵押貸款」市場。在傳統金融體系中,無抵押借貸是一種常見金融工具,但在 DeFi 中,由於難以有效評估對象信用風險,經常要求過度抵押。FHE 若能有效解決此問題,將使整個去中心化金融架構面臨重新設計的機會。

評論:若 FHE 技術成熟,未來或將出現更多結合「隱私型 ERC-20 代幣」、「加密信用分數」以及「防範可提取價值(MEV)」的新型協議,這不只是對既有生態的功能升級,更可能代表一種全新類型的金融基礎建設的誕生。

除了改善結構,該技術也能同時提高 DeFi 的公平性與可接觸性。散戶可使用加密信用進行投資操作、機構則可在不暴露敏感資訊的情況下參與鏈上金融活動,避免與現行交易風險如前端搶跑(Front-running)及 MEV 漏洞的交叉。如此一來,DeFi 就有潛力真正擴展到傳統體制金融的核心領域。

更進一步,藉由 FHE 技術,DeFi 將有望在繼續保留公有鏈的「開放性」與「互通性」基礎上,同時達到私有鏈中企業用戶渴求的「資訊保護」水準。公有區塊鏈將首次具備實現「銀行級機密性」的能力,有望突破機構資金不願進場的最後一道防線。

當然,目前 FHE 技術仍面臨不少技術門檻,例如:清算機制設計、加密信用體系實作、法律相容性、MEV 防禦設計、流動性配對效率、用戶介面優化以及與 Oracle 的整合等議題,都有待進一步研究突破。

不過評論指出,這些挑戰並非難以克服。隨著 FHE 發展曲線快速提升,若未來各項技術環節完成融合,DeFi 將有條件承接傳統金融資產多達數千兆元的資金流入。到那時,建立於公開區塊鏈之上的「瑞士銀行級機密性 + 合規信用」貸款系統將不再只是構想,而是可實現的現實。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主打文章

比特幣(BTC)強勢反彈至11.68萬美元、帶旺柴犬幣(SHIB)與瑞波幣(XRP) 技術面突破助攻市場情緒轉樂觀

Bullish獲紐約BitLicense,拓展美國市場鎖定機構加密貨幣交易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