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穩定幣與加密貨幣於全球迅速普及,愈來愈多新興市場正面臨來自這些數位資產對本國「貨幣主權」與「金融穩定」構成的風險威脅。根據國際信評機構穆迪(Moody’s Ratings)於 24 日(當地時間)發布的報告指出,若穩定幣大量流通,可能會削弱各國「貨幣政策」的有效性,進而影響傳統金融管理的根基。
報告指出,穩定幣是一類價值通常與美元等法定貨幣1:1掛鉤的「數位資產」,當其用於交易的頻率逐漸提高,就會加劇「加密化(cryptoization)」現象。穆迪警告,在此狀況下,各國中央銀行在「利率管理」與「匯率穩定」方面將受到限制,「對金融體系的掌控力」也可能隨之減弱。
穆迪特別點名新興市場可能面臨的「存款外流」風險,表示當地居民若選擇將資金自本國銀行帳戶轉入加密錢包、並以穩定幣形式儲存資產,將造成「銀行流動性枯竭」以及「信貸傳遞機能受損」。這類轉移除了危及銀行經營,還可能擴散為「整體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
考量這些潛在挑戰,越來越多國家已積極制定或正評估「穩定幣監管機制」,而「中央銀行數位貨幣(CBDC)」的推動,也反映各國貨幣管制機關努力維持角色影響力的現況。本次穆迪的警示,再次凸顯加密貨幣不僅只是投資工具,更已在實質上對現有「金融與經濟結構」帶來深遠「巨觀衝擊」。
評論:穩定幣的興起能為支付與資產存取提供便利與效率,但若未搭配適當監理機制,試圖「去中心化」的設計恐反過來擾亂原本穩定的金融秩序。尤其對本幣較不穩定的新興經濟體而言,穩定幣速成的「美元化」效應,更須引起政策制定者高度關注。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