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Cointelegraph 的報導,於 24 日(當地時間),穩定幣發行商 Tether 強烈否認媒體報導指稱其因在烏拉圭積欠約 480 萬美元(約合新台幣 6 億 6,700 萬元)的費用而放棄在當地的加密貨幣挖礦業務。該公司表示,相關傳言純屬「事實不符的推測性報導」,目前仍在評估南美地區的策略性商業方向。
此一說法是針對烏拉圭媒體「Telemundo」日前報導所作的回應。報導指出,Tether 因積欠約 200 萬美元的 5 月份電費,導致當地國營電力公司 UTE 中斷供電,同時尚有高達 280 萬美元的其他應付款項尚未清償。外界因而推測,Tether 可能已結束當地營運並撤出台灣。
但 Tether 向 Cointelegraph 表示,當地提供挖礦設施的地區合作夥伴目前正與烏拉圭政府協商未付款問題,並稱「各方正進行具有建設性的對話」。Tether 補充,公司對永續發展機會抱持長期承諾,也會繼續支持當地努力促進專案進展。
Tether 於 2023 年 11 月首次宣布將在烏拉圭展開比特幣(BTC)挖礦設施的部署,當地媒體當時預估投資總額可能高達 5 億美元(約合新台幣 695 億元)。
評論:Tether 此次突遭傳聞波及,再次凸顯了「電價」對挖礦產業的重要性。雖然 Tether 並未正面指出,但烏拉圭高昂的電力成本早已引發行業關注。當地每兆瓦小時(MWh)的電價為 60 至 180 美元,遠高於鄰國巴拉圭的 22 美元。巴拉圭自依賴「伊泰普(Itaipu)水力發電廠」以接近成本價供電,也因此成為加密挖礦業偏好的地點。
事實上,Tether 已在巴拉圭同步開展比特幣挖礦業務。不僅如此,2018 年時南美礦業公司 Vici Mining 就曾因電費過高而從烏拉圭遷移至巴拉圭。該公司工程師尼古拉斯·李貝羅(Nicolas Ribeiro)當時指出,光是電費就占整體營運成本的 8 成,堪稱決定挖礦設施選址的「關鍵因素」。
關鍵詞:Tether、比特幣(BTC)、加密貨幣挖礦、烏拉圭、電價、巴拉圭、伊泰普水力發電廠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