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正對加密貨幣產業的監管方式展開重大調整。根據《金融時報》於 24 日(當地時間)的專訪,SEC 新任主席保羅·艾特金斯(Paul Atkins)表示,監管風格將從過去以「強制執法為主」的策略,轉向更具預測性與程序導向的方式。此舉與前任主席蓋瑞·詹斯勒(Gary Gensler)強硬執法的路線形成鮮明對比。
艾特金斯指出,未來在美國境內營運的加密貨幣企業,若觸及法律疑慮,SEC 將發出先期通知,讓企業得以準備應對,不再像過去僅因「技術性違反」就遭突襲式執法。未來的監管框架將提供明確的通知,以及長達數月的緩衝應變時間。他強調:「那種不打招呼就臨檢取締的日子已經過去了。如果只是技術問題,我們應該先提出警告,再給企業合理的時間因應。」
在蓋瑞·詹斯勒任內,SEC 對包括瑞波實驗室(Ripple Labs)、Terraform Labs、幣安(Binance)、Coinbase、Kraken 等大型加密貨幣公司啟動一連串執法行動。這些案件造成產業損失數千億韓圜(數億美元)法律費用,並引發業界對 SEC 執法手段的強烈批評。
對此,艾特金斯認為,過去的執法多不具預測性,也未建立案例依據,導致產業界難以依循。他形容這種方式為:「先開槍,再問話。」並建議制度上應保障企業至少六個月的緩衝期。「如果企業無法預見何時會受到調查,那根本無從合規可言。」
此一政策轉向被視為加密貨幣與數位資產產業的重要利多。尤其艾特金斯傾向認為,大多數加密貨幣本質上不屬於「證券」,因此不該受傳統證券法約束。他並指出,未來在區塊鏈上代幣化的股票與債券等金融資產,也應擁有與原始資產同等的法律效力。評論:此舉可能進一步釐清加密貨幣在法律上的定位,對產業發展方向帶來實質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轉變也被視為美國總統大選前後,加密貨幣政策可能大幅調整的另類信號。近期與川普總統有關的加密幣新聞,被廣泛報導對市場參與者造成損失;因此未來監管態度是否轉趨友善,將成為影響市場情緒的重要因素。評論:隨著政策暖風吹起,將有助於提振加密市場的信心與中長期穩定發展。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