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去中心化交易所 Hyperliquid 單月成交逾 3,308 億美元 交易量連三月超越羅賓漢

去中心化交易所 Hyperliquid 單月成交逾 3,308 億美元 交易量連三月超越羅賓漢 / Tokenpost

根據《The Block》於 24 日(當地時間)的報導,建立僅一年的新興區塊鏈項目 Hyperliquid 已迅速崛起,成為去中心化衍生品市場的重量級玩家。7 月期間,該平台創造出約 3,308 億美元(約新台幣 10.8 兆元)的交易量,一度超越美國知名線上券商羅賓漢(Robinhood,股票代號 HOOD),令人矚目的是,該成果由僅 11 名核心開發人員所打造。

Hyperliquid 是一個基於自研 Layer 1 區塊鏈所構建的去中心化永續合約交易所,致力於結合去中心化交易所(DEX)與中心化交易所(CEX)的優勢。其平台結構採用獨特的「分離鏈」(Split-chain)設計,分為 HyperCore 與 HyperEVM 兩大模組,前者負責交易執行與順序控制,後者則支援智慧合約執行與客製化開發,兩者即時同步,使平台在保有鏈上透明度的同時,也能提供近似 CEX 等級的高速交易體驗。

該網路以名為 HyperBFT 的權益證明(PoS)共識機制保障運作安全與交易秩序,並自 2 月 18 日正式啟用 HyperEVM 主網。根據官方數據,目前 Hyperliquid 的中位交易延遲時間僅為 0.2 秒,最高每秒可處理 20 萬筆交易(TPS),使其在性能上逐步逼近甚至超越部分主流中心化平台。

據 DeFi 數據分析平台 DefiLlama 顯示,Hyperliquid 僅在 7 月的永續合約月交易量便高達約 3,190 億美元,佔 DeFi 全體永續合約交易量(4,870 億美元)約 65%,月增幅達 34%。若再將其他交易類型納入總計,其單月總交易額約為 3,308 億美元,短暫超越羅賓漢同期的 2,378 億美元,顯現其快速成長的市場潛力。

評論:Hyperliquid 能在短時間內與頭部中心化平台抗衡,代表去中心化交易基礎設施正逐漸成熟,未來有望進一步削弱傳統金融平台的壟斷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Hyperliquid 的增長並非單一事件。截至目前已連續三個月在交易總量上超越羅賓漢,展現其處於穩定的成長軌道。官方透過發放代幣空投、整合 Phantom 錢包與籌建自營資金池,積極擴張使用者與維護生態活力。其中,HLP 資金庫與回購機制則協助統一交易者、做市商與代幣持有者間的利益,形成項目內部的正向循環。

評論:該平台用雙鏈架構與用戶經濟模型有效提升用戶黏著度與市場競爭力,或將成為下一波 DeFi 技術創新的重要標竿。

Hyperliquid 的成功不僅是單一 DeFi 平台的表現,更象徵著去中心化模型已具備與傳統中心化機構正面競爭的能力。這也為整體加密資產市場帶來正向想像,顯示技術創新與機制設計能真正轉化為可觀的市場成果與用戶基礎。

關鍵詞:Hyperliquid、永續合約、去中心化交易所、Layer 1 區塊鏈、去中心化金融(DeFi)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