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12 日(當地時間)多家外媒報導,在經濟數據與市場預期轉變的影響下,比特幣(BTC)價格大幅攀升,突破 114,000 美元(約新台幣 1,584 萬元)。這波漲勢主因之一是美國 8 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低於預期,進一步加強市場對聯準會(Fed)可能降息的預期,投資人風險偏好隨之上升。
根據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 FedWatch 工具預測,目前市場預估聯準會將在 9 月 17 日會議上調降「基準利率」的機率高達 90%。傳統上,降息被視為有利風險性資產的利多消息,對「比特幣」這類加密資產而言,更可望提供「上漲動能」。
加密貨幣市場分析平台 Tephra Digital 在社群平台 X(前身為 Twitter)上指出,若比特幣持續與 M2 廣義貨幣供應量及黃金價格保持「滯後關聯」,那麼其價格年底前可能上探 167,000 至 185,000 美元區間(約新台幣 2,321 萬元至 2,571 萬元)。評論:這顯示在「流動性寬鬆」的環境下,加密貨幣會更明顯反映宏觀經濟走勢,特別是利率與通膨等指標動向。
此外,除了比特幣之外,各大「主流山寨幣」也陸續出現突破性表現,包括艾達幣(ADA)、波卡幣(DOT)、萊特幣(LTC)等,多數技術面顯示已結束短期「下修趨勢」,有望重新進入上行通道。
隨著市場焦點轉向川普總統執政期間的「刺激性財政政策」是否再現,許多投資人開始關注美國下半年「利率政策走向」對加密市場的潛在影響。專家指出,投資人除了關注聯準會政策轉向,也應密切觀察各項「經濟數據發佈時差與反映速度」,以掌握市場節奏。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