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去中心化衍生品平台 Hyperliquid 單月交易量突破 3,300 億美元,超越羅賓漢

去中心化衍生品平台 Hyperliquid 單月交易量突破 3,300 億美元,超越羅賓漢 / Tokenpost

去中心化金融(DeFi)衍生品交易平台「Hyperliquid」,自推出其自有 Layer 1 區塊鏈滿一週年後,已躍升為同領域中極具代表性的項目。根據 DefiLlama 數據,僅在 2025 年 7 月,平台交易總量便達到 3308 億美元(約新台幣 45 兆 8,700 億元),一度超越傳統交易平台羅賓漢(Robinhood)。

Hyperliquid 是一個專注於永續合約交易的 DeFi 平台,透過獨特的雙層架構設計「HyperCore」與「HyperEVM」,成功實現接近中心化交易所水準的交易速度。HyperCore 負責鏈上訂單簿、保證金、清算以及結算等交易核心流程,而 HyperEVM 則處理智慧合約互動與交易邏輯。整體共識系統則以團隊自主研發的「HyperBFT」為基礎,以權益證明(PoS)進行區塊排序,使交易順序更為一致可預期。

根據 DefiLlama 公布的 7 月數據,Hyperliquid 在該月的永續合約交易量達 3,190 億美元(約新台幣 44 兆 3,100 億元),加上現貨市場交易的 118 億美元,使總交易額達 3,308 億美元。相較之下,羅賓漢同月的股票交易為 2,091 億美元、加密貨幣交易額為 168 億美元、子公司 Bitstamp 的加密貨幣交易量為 119 億美元,總合計僅為 2,378 億美元(約新台幣 33 兆 500 億元)。評論:Hyperliquid 短期內實現超越傳統大型平台,在去中心化交易平台發展史中實屬罕見。

Hyperliquid 團隊在 2025 年 2 月推出 HyperEVM 模組後,平台升級為可編程型衍生品協議,支援更加自由的交易設計。其平均成交速度僅需 0.2 秒,處理效率最高達每秒 20 萬筆,與許多中心化交易所不相上下。

平台的快速崛起,並非依賴單一熱潮或行銷操作,而是建立在數個月穩定高頻的使用者活動之上。連續三個月超越羅賓漢,其成長基礎具備穩定性與持續性。

Hyperliquid 的成功,與其策略性營運密不可分。團隊透過大規模空投吸引用戶、整合 FanTom 錢包提升使用門檻,並採獨立資金營運模式降低對外部資金的依賴。此外,項目推出的 HLP Vault 機制與市場參與者激勵計畫,成功讓交易者、市場作市者、代幣持有者三方形成利益共構關係,進一步推升代幣與市場交易需求,形成良性循環。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Hyperliquid 團隊的全職開發人員僅有 11 名。能以如此小規模團隊構建並維持高性能的完整區塊鏈與交易基礎設施,並處理數十兆台幣級的交易量,於整個 DeFi 生態系中皆是極為罕見的成就。評論:此案例肯定了小團隊在技術創新、治理彈性及系統可擴展性方面的潛力,Hyperliquid 也因此被視為「下一代去中心化永續合約平台」的代表。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主打文章

SEC 將於 10 月召開加密貨幣公聽會 聚焦隱私技術與監管平衡

開發工具遭供應鏈攻擊!駭客僅盜取約 50 美元加密貨幣卻揭示重大風險

以太幣擴容協議 MegaETH 與以太納合作推 USDm 收益型穩定幣,獲 Vitalik 支持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