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The Block 的報導,於 24 日(當地時間),圍繞瑞波幣(XRP)與國際金融通訊協會(SWIFT)之間在金融領域中的地位競爭再度升溫。SWIFT 的創新長 Tom Zschach 近日公開表示,即便瑞波在法律訴訟中存活下來,並不代表它具備「應有的韌性」,他直言,單靠法律勝訴並不能說明瑞波具備作為「核心金融基礎設施」的條件。
Zschach 強調,銀行機構最重視的仍是「基於規則的安全系統」,而非僅是抗壓力的公司體質。他指出 SWIFT 是由全球超過 1 萬家銀行共同控制與制定規則的「中立性架構」,相較於瑞波強調的去中心化帳本理念,這樣的集中式管控更符合全球銀行的信賴需求。他進一步指出:「即使 XRP 是開源區塊鏈,但銀行對其網路控制之信任度不足,仍構成一大風險。」
Zschach 補充,單純符合監管機構的最低標準仍不足以說服傳統金融體系。他表示:「唯有結合安全性、可執行性與隱私保護的一套完整合規框架,才可能被廣泛採納。」因此,SWIFT 表明自身立場——只選擇性吸納區塊鏈技術,而無意全面擁抱加密貨幣公司。他們認為,儘管區塊鏈帶來交易速度提升、透明化與流程自動化等優點,不過導入技術不代表必須接受整個加密業者架構。
評論:這再次凸顯了現有金融機構對於「去中心化技術信任問題」的猶豫,也表明像 SWIFT 等老牌機構更傾向於保守整合,而非完全淘汰舊有系統。
另一方面,比特幣(BTC)的表現也令人擔憂。近期比特幣跌破 50 日指數移動平均線(EMA),此技術關鍵支撐點的失守導致市場看跌情緒上升。比特幣在失守 11 萬 9,000 美元(約新臺幣 1,654 萬元)後,目前 10 萬 4,000 美元(約新臺幣 1,445 萬元)被視為最後一道防線。若該價位同樣失守,分析人士認為很可能將面臨進一步下探的局面。
從技術指標來看,市場也缺乏利多支撐。相對強弱指數(RSI)未見任何反轉契機,交易量亦持續偏向賣方。專家警告指出:「在目前的空頭格局中,即便是輕微的負面壓力,也可能引發大幅度下跌。」這對於短期押注反彈的投資者而言,勢必面臨更長時間的痛苦等待。
不過,與比特幣形成對比的是,瑞波幣自 2025 年以來展現出強勁的網路基礎成長動能。據鏈上觀察,僅在 9 月 1 日當天,XRP 結算量暴增 100%,超過 21 億 5,000 萬枚 XRP 被轉移,這一數據遠超過歷史日均表現,顯示瑞波的支付網路可能已再次獲得實際使用量支撐。
在成交量推升下,XRP 價格隨即反彈,先測試 2.70 美元(約新臺幣 3,753 元),並成功突破至 2.80 美元(約新臺幣 3,892 元)上方。業界分析普遍認為,此次漲勢可能不僅源自投機資金進場,更反映出機構或商業支付對 XRP 網路的重新採納。不過,有部分觀點仍懷疑此舉是否單純為一次性大量資金轉移所致。
未來 XRP 的主要壓力點將集中在 2.95 美元(約新臺幣 4,101 元)與 3.10 美元(約新臺幣 4,309 元)位置;若漲勢無法站穩,並再度跌破 2.70 美元,則不排除價格回落至 2.50 美元(約新臺幣 3,476 元)的可能,這將成為 XRP 能否實現中長期實用化的關鍵分水嶺。
評論:瑞波目前的回升或許象徵市場逐漸重視其實際用途而非投機性,但是否能持續吸納真實交易,還需觀察更多商業應用與銀行合作案例落地的動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