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SEC 專案警告:量子電腦恐於 2028 破解比特幣(BTC)安全,加密貨幣生態面臨重大風險

SEC 專案警告:量子電腦恐於 2028 破解比特幣(BTC)安全,加密貨幣生態面臨重大風險 / Tokenpost

量子技術威脅加密貨幣安全,美國 SEC 專案報告警告生態系潛藏風險

量子運算技術的快速發展,可能對目前的加密貨幣安全架構構成「根本性威脅」。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轄下的加密資產特別小組委託撰寫的一份報告指出,若未及時應對,包括比特幣(BTC)、以太幣(ETH)在內的整個「數位資產生態系」都可能面臨嚴重的安全風險。

這份名為《後量子金融基礎設施框架》(Post-Quantum Financial Infrastructure Framework, PQFIF)的報告,由資安專家丹尼爾·布魯諾·科爾韋魯·科斯塔(Daniel Bruno Corvelo Costa)撰寫,已提交至 SEC 相關部門。科斯塔在報告中警告,隨著可破解現有加密技術的「密碼相關量子電腦(CRQC)」出現,將使加密貨幣系統「根基動搖」,潛在的系統風險與投資者損失恐「極為致命」。

報告特別提及「現在蒐集、未來解密」(Harvest Now, Decrypt Later)這一策略,警告有心人士可能會先蒐集目前加密的資料,等待量子技術成熟後再進行解密。此類操作方式目前也已引起資安產業的高度關注與擔憂。

為了應對這項挑戰,科斯塔透過 PQFIF 架構,提出一套量子抗性轉型的具體計畫,內容包括:

- 對數位資產平台進行自動化弱點評估

- 優先導入高風險系統轉型,如託管錢包與交易所

- 採取分階段遷移策略,讓傳統與後量子密碼技術並行運作

其中,科斯塔強調,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NIST)於 2024 年訂定的 FIPS 203 至 205 以及 HQC 等密碼學標準,將是執行轉型的核心關鍵。

報告指出,若量子技術突襲式發展,市場將面臨三重嚴峻衝擊:數兆美元規模的資金損失、託管與支付機構的營運癱瘓,以及整體市場信任崩毀。科斯塔更指出,最早在 2028 年,「量子電腦可能成功破解比特幣的加密演算法」,這類潛在事件被他稱為「Q-日(Q-Day)」,呼籲市場不得掉以輕心。

在這樣的背景下,比特幣開發社群於 7 月發布一項新的比特幣改進提案 BIP,內容聚焦於「量子遷移與停用舊簽名方式」。該提案計劃:首先阻止向不符合量子安全標準的舊地址發送交易,其次在約五年後,對仍儲存在這類地址的比特幣進行「永久凍結」,藉此降低未來潛在的量子攻擊風險。

去中心化資安解決方案公司 Naoris Protocol 執行長大衛·卡爾瓦略(David Carvalho)也曾公開表示,量子電腦在未來五年內,將構成「比特幣安全系統最直接且最嚴重的威脅」。

科斯塔最後在報告中強調,若要保護投資人資產並維護美國資本市場的長期穩定,打造一個「具備量子抗性的數位資產生態系」將勢在必行。此議題也被視為川普總統政府強化資安政策布局中的一環,預料將對未來加密政策與監管措施產生深遠影響。

評論:隨著量子技術進展日益加速,加密貨幣產業必須以長期視角思考基礎安全建設。有鑑於資安與量子運算的交叉風險日益突出,如何協調業界、公部門與標準制定機構的合作,將是迎戰 Q-Day 的關鍵。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