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投資分析平台 Market Radar 於 9 月 3 日發布的最新報告,長期以來被市場廣泛認為的「9 月為空頭月份」可能只是統計上站不住腳的「迷思」。儘管「9 月魔咒」一詞常見於股票與加密貨幣市場,許多投資者對本月的行情格外謹慎,但這項研究結果顯示,這種季節性看法缺乏統計依據。
Market Radar 反駁了「9 月應賣股」這類投資格言。他們指出,若以「中位數」而非「平均數」來分析金融市場的月度表現,9 月的負面印象其實被過度渲染。例如,以中位數計算,9 月的報酬率僅為 -0.3%,並不足以構成顯著行情反轉的指標。
進一步分析顯示,在過去 12 個月的資料中,沒有任何一個月份具備明顯的預測價值。即便是市場向來表現較佳的 12 月,其勝率也僅約為 59%;而 11 月甚至僅為 41%。該報告強調:「若季節性真有意義,勝率理應遠高於 50%。」
為強化數據科學基礎,Market Radar 採用嚴格的「p 值統計檢定」,比較每月報酬率與隨機模式的異同。結果顯示,所有月份的數據都與隨機樣本無顯著差異——即這些季節走勢只是「雜訊」、而非可預測的「訊號」,更進一步駁斥了所謂的「月份行情」理論。報告強調,驅動市場價格變化的,是如經濟成長、通膨率與流動性等「總體經濟」因素,而非單純的時間參數。
不過,即便理性分析否定「9 月魔咒」,實際價格數據在某些情況下仍支持該觀點。以比特幣(BTC)為例,根據歷史資料,比特幣在過去 12 年有 8 次於 9 月收跌。此外,一份數據指出,比特幣往往在一個月初的前 12 天內創下高點或低點。在 2017 年與 2021 年,9 月甚至出現雙位數跌幅。
然而市場專家普遍認為,這些統計多數屬於「事後驗證」,其解釋力僅限於短期價格波動,並無法真正預測未來。如同本文研究所述,投資人應更專注於基本面而非歷史推論。
觀察比特幣的最新行情,近 24 小時中,價格於 10 萬 8,538 美元(約新台幣 1,509 萬元)至 11 萬 1,640 美元(約新台幣 1,563 萬元)之間震盪,目前略升至 11 萬 500 美元(約新台幣 1,455 萬元)左右,日漲幅約 0.4%。雖然與 8 月中旬的高點——12 萬 4,000 美元(約新台幣 1,724 萬元)相比,仍下跌約 11%,但年初迄今,比特幣已累積高達 88% 的漲幅,持續被視為市場上的「避險資產」。
評論:一些分析師指出,雖然近月電費上升導致部分礦工拋售比特幣,但隨著進入秋季,這一壓力預料將逐漸緩解,為價格提供支撐。
總結來看,「9 月為空頭行情」的說法,與其說是有根據的市場規律,不如說是投資者心理壓力的體現。專家一致認為,相對於恐懼情緒與日曆效應,持續關注「長期趨勢」與「總體經濟變數」才是成功投資的關鍵。投資人不應為季節性迷思所困,而需保持冷靜、理性的視野。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