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通膨壓力與美國財政不穩的雙重衝擊下,比特幣(BTC)再度成為市場關注焦點。由於美國、歐洲、日本與英國等多國的長期國債殖利率普遍飆升,市場對於傳統「避險資產」的信心動搖,轉而尋找高報酬潛力的替代選項,使得比特幣的吸引力與日俱增。
根據《韓國經濟日報》24 日報導,美國 30 年期公債殖利率近期逼近年化 5%,法國同樣期限的公債利率也自 2011 年以來首度突破 4%,英國 30 年期公債更觸及近 27 年新高。日本更出現歷史新高的 30 年期殖利率,不少專家甚至將此情形形容為「G7 債市動盪」的開端。儘管全球多數央行已開始暫停升息或釋放寬鬆訊號,但長債殖利率仍持續上升,顯示結構性通膨疑慮與龐大國債規模正深刻牽動投資人心理。
在這樣的宏觀背景下,被譽為「數位黃金」的比特幣受到更多青睞。隨著實體黃金價格屢創新高,市場專家指出,比特幣有望以更高的價格波動彈性,成為比黃金更具潛力的替代性資產之一。如果未來央行放緩緊縮政策、通膨預期持續升溫,不少市場人士認為比特幣的上漲動能將可能超越黃金。
回顧歷史,在長債殖利率因通膨上升而走高時,比特幣往往也呈現上升趨勢;但若央行實施激進緊縮策略,市場風險偏好降低,往往對比特幣價格造成壓力。不過此次情勢有所不同,關鍵升息動因並非政策調控,而是源於債務壓力與結構性通膨疑慮,這也提高了比特幣超越傳統避險資產的機會。
評論:從宏觀經濟觀點來看,當傳統債券市場波動劇烈時,市場的資金尋求具抗風險能力的配置對象,比特幣這類加密資產將受益匪淺,尤其在「避險」與「高收益潛力」兩種屬性的交叉點上。
此外,此經濟局勢也與美國政局息息相關。若川普總統於年底順利連任,大規模財政支出與減稅政策勢必再啟,進一步加劇國債問題及長債殖利率壓力。多位專家分析,這或將構築出一個對數位資產市場更為有利的長期環境。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