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Strategy 於 24 日(當地時間)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報告,由 Michael Saylor(麥可·賽勒)領導的策略風險投資公司 Strategy,在今年第三季未增持下,僅透過既有比特幣(BTC)部位資產,就實現近 3.9 億美元(約新台幣 542.1 億元)的公允價值評價利益,凸顯比特幣價格上漲對資產估值的極大影響。
報告指出,截至第三季末,Strategy 共持有約 64,031 枚比特幣,平均購買成本為每枚 74,000 美元(約新台幣 1,028 萬元)。當季期間,比特幣市價最高一度突破 114,000 美元(約新台幣 1,584 萬元),使得該公司整體持有數位資產的公允價值飆升至約 73 億美元(約新台幣 10,147 億元)。Strategy 特別強調,在此收益產生期間,並未進行額外比特幣買入動作。
儘管如此,報告也點出隱含風險。由於比特幣價格波動劇烈,報告直言其屬於「主要風險因子」,例如近一年曾在 60,000 美元至 120,000 美元間大幅震盪,加上公司資產集中於單一加密貨幣,若市場突遭重挫,可能對整體資產負面衝擊劇烈。
更值得關注的是,公司目前負債高達 80 億美元(約新台幣 1 兆 1,200 億元),還須定期支付數百億新台幣規模的股東分紅。若遇資金調度需求,如:維持流動性、償還債務或發放股息,公司或將被迫以低於成本價格出售比特幣,造成實質虧損。
根據報告,Strategy 在本季度成功籌措約 50 億美元(約新台幣 6,950 億元)的新資金,顯示其延續比特幣核心戰略的堅定立場。但「高槓桿 + 高集中度」的資產配置模式,勢必放大比特幣價格波動對公司整體營運的正負效果。
評論:此次財報中的「未出售便實現 4 千億新台幣評價收益」,確實展現比特幣上漲帶來的巨大價值,但包含財務穩定性與市場不確定性等潛在風險,皆是投資人與市場參與者應持續關注的重點。Strategy 的比特幣核心策略雖具話題性,但也面對更大的市場壓力與考驗。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