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BTC)核心開發者彼得·托德(Peter Todd)近期對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發出警告,指出該機構正試圖藉「量子抗性加密」之名,削弱現有加密技術的「安全性」,並可能藉此「干預加密貨幣生態系統」。根據他在 24 日(當地時間)於社群媒體上的發言,NSA目前推動僅採用量子演算法的「純量子加密架構」,而非與傳統加密結合的「混合加密方式」,這引發了潛在設置「後門」的疑慮。
在資安產業中,普遍策略是讓傳統與量子抗性加密並行,以降低潛在的安全風險。但彼得·托德指出,NSA提倡的量子單一化標準,若遭發現「安全漏洞」,系統將毫無備案可用,恐成重大風險。他進一步質疑此舉可能為NSA「暗中操縱或監控加密標準提供入口」,暗示這將為官方監聽行動鋪路。
他也警告,在網際網路標準組織「網際網路工程任務小組」(IETF)內部,有利於NSA的政策修訂正在被推動。新提案「MODPOD」被指將限制內部異議表達,以不明確的「不文明言論」為理由刪除反對意見,使NSA能在未受監督下滲透加密標準。他認為,這將成為一條「悄悄架空開放社群監督機制」的途徑。
歷史上,NSA試圖主導加密技術標準並非首次。1990 年代曾推出具政府可監聽功能的「Clipper Chip」晶片,試圖強制為一般用戶通訊設置「後門」,最終在社會反對聲中遭廢止。評論指出,NSA如今以「防範量子運算威脅」為由,恐再次嘗試擴大對加密技術的控制。
彼得·托德強調,加密貨幣的信任基礎來自「去中心化」與「強加密」,NSA的不當介入將動搖整體區塊鏈技術信賴度。他呼籲社群應積極回應此議題,以免忽視帶來「從根本破壞安全性」的風險。專家也提出建言,必須強化如IETF等國際標準組織的「透明治理機制」,並確保「技術標準程序中納入多元觀點」,才能守護加密貨幣的未來發展與安全框架。
「關鍵詞」:NSA、後門、加密貨幣、量子抗性加密、IETF
「評論」:NSA再度捲入加密技術標準制定的爭議,顯示傳統政府機構與區塊鏈去中心化理念間的深層對立;開源社群與監管單位如何取得平衡,將是生態系下一階段的關鍵挑戰。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