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於 24 日(當地時間)發布的新指引,對於境外交易平台(Foreign Board of Trade, FBOT)進入美國市場提供了制度性框架,引起全球加密貨幣社群關注。不過需特別留意的是,部分媒體報導將此解釋為「Binance 等交易所可重新提供美國用戶服務」,存在過度簡化甚至誤導之虞。
根據 CFTC 的說明,新指引僅適用於隸屬「合適監管體系」下的交易所,並未點名任何特定平台,且僅針對機構級客戶服務的可能性進行討論。換句話說,這不代表像 Binance 這類的國際交易平台可立即全面重返美國市場提供服務。
此次政策背後的核心目標,著眼於建構「監管正當性」的制度道路,吸引過去因監管不確定性遠走海外的美國加密項目與企業重新返國。CFTC 委員 Caroline Pham(卡羅琳·潘)表示,本次舉措可視為「加密活動在岸化」(Onshoring of crypto activities)的初步努力,並由此引發業界熱烈討論,包括她近期與加密支付公司 MoonPay 合作的傳聞也受到矚目。
CFTC 在新聞稿中指出:「本指引為長期於國外合法營運的美國企業提供『回歸主場』的制度途徑。」不過,包括 Binance 在內的某些平台雖因此成為市場焦點,其是否符合 CFTC 所謂「適當監管體系」尚不明朗,實際操作上更受限於多層合規程序與監管審查。
Binance 自 2019 年起即終止對美國用戶的主動服務,原因為美方監管機構加強執法壓力。儘管如此,該平台仍因涉嫌鼓勵用戶「繞道」操作繼續提供服務,最終遭 CFTC 提告,並於 2023 年同意支付約 30 億美元罰款以達成和解。
針對上述傳聞,多位法律與監管專家均指出,本次指引意在為希望重返美國市場的本土項目提供清晰的法規途徑,而非廣泛放寬外國平台入境門檻。部分如 Hyperliquid 等項目正在評估新規適用性,但 CFTC 亦強調:「本指引不應被誤認為旨在全面放行國際交易所進入美國市場。」
評論:本次政策突顯 CFTC 在穩健推進監管框架的同時,亦試圖保留部分靈活空間以扶持業內創新力量。不過,針對 Binance 等平台是否可藉此「名正言順」重返美國市場,仍有相當距離,特別是在涉及散戶服務層面,監管風險仍極高。
總結來看,CFTC 此番公布的制度指引,主要仍聚焦於合法管道下的美國項目重返本國市場,而非開啟國際平台服務美國用戶的大門。即便市場情緒樂觀,但期待 Binance 再度對美開放仍顯過早,美國加密使用者的期待亦需更為審慎。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