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區塊鏈開發者近日分享使用 Google Cloud 的數據分析服務 BigQuery 時,遭遇「高額費用警報」的驚悚經驗。其中一位開發者僅因三次查詢操作,竟被收取高達 15,000 美元(約新臺幣 208.5 萬元)的費用,此事在加密社群間引發熱議。
根據 Trading Strategy 協議共同創辦人 Mikko Ohtamaa 於 24 日(當地時間)分享的貼文,有一位開發者表示,其歷來每月使用費僅數百美元,然而本月卻收到了高達 18,000 美元(約新臺幣 250.2 萬元)的帳單。根據該開發者說法,他僅針對 Solana(SOL) 區塊鏈提交了三筆查詢請求。幸經與 Google 支援團隊溝通後,帳單最終調降為每筆查詢 4,000 美元(約新臺幣 55.6 萬元)。
BigQuery 為 Google Cloud 提供的無伺服器數據倉儲解決方案,擅長執行大規模 SQL 查詢,並結合人工智慧(AI)功能,以處理龐雜的數據集。然而,由於其費用結構與「資料處理量」密切相關,若使用者在不了解運算模式下查詢巨量資料,仍容易爆出超乎預期的帳單負擔。這類「潛在風險」已成為使用 BigQuery 的一大警訊。
評論:類似情況對資源有限的創業團隊與早期加密貨幣項目尤其構成挑戰。部分團隊仰賴如 BigQuery 等雲端服務進行鏈上資料處理與分析,但一旦成本失控,可能連業務存續都岌岌可危。
儘管 Google Cloud 提供詳細的使用說明與收費標準,開發者仍普遍反映難以透析實際產生的處理成本,尤以在分析鏈上數據時更顯複雜。業界專家提醒開發團隊應提前建立成本監控機制,例如分散查詢設計、限制單次資料調用範圍,或採用預算告警等工具,以預防高額費用突襲。
這起事件凸顯開發者在邁向 Web3、AI 與區塊鏈應用新時代的同時,也必須警覺雲端平台背後潛藏的「隱形成本」。未來面對大數據處理需求持續提高的趨勢,如何在效能與成本間取得平衡,將是每位區塊鏈開發者需深切思考的課題。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