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BTC)長期批評者彼得·希夫(Peter Schiff)再度發出嚴厲警告,直言「如果真的想買比特幣,等策略型企業破產時再出手才是最佳時機」。根據 CoinDesk 的報導,於 24 日(當地時間),他的此番言論正值由麥可·賽勒(Michael Saylor)領導的美國上市公司微策略(MSTR),再次大手筆收購比特幣的敏感時點。
微策略日前宣布其新增購買 3,081 枚比特幣,價值約 3,755 萬美元(折合新台幣約 11.9 億元),總持倉達到 632,457 枚,平均買入價格約為每枚 73,527 美元。以當前市價估算,該公司所持的比特幣總價值約為 71 億美元,意味著目前該公司整體持倉浮盈超過 52%。賽勒日前也公開表示,他仍認為比特幣「處於折扣階段」,具有長期漲勢潛力。
然而,希夫對此模式提出質疑。他表示,企業靠股票溢價募資後轉而購買比特幣的模式,僅在牛市環境中有效。一旦市場情勢逆轉、股價溢價消失,企業資產結構將面臨巨大衝擊,就像保證金交易崩盤一樣脆弱。他進一步指出,微策略目前約四分之三的企業價值來自其持有的比特幣,顯示反彈空間有限。
報導指出,微策略目前的市值約為 99 億美元,企業價值則接近 113 億美元,在傳統金融視角下,這種資產集中在單一高波動性資產的策略雖在牛市中可帶來超額報酬,卻也可能對公司營運穩定性造成風險。
評論:彼得·希夫雖長期對比特幣抱持負面態度,但其「等企業破產時買入」的說法,反映了對加密貨幣資本配置策略的深層憂慮。當比特幣作為企業資本儲備核心時,的確需重視其波動性對公司財報、融資能力,乃至於市場信心的連鎖影響。投資人應留意在下行市場中,微策略這類強倚賴比特幣的營運模式是否仍具長期可行性。
這場關於比特幣企業化的辯論,仍將持續影響投資人行為與市場機構的財務管理方向。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