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企業搶進比特幣(BTC):明昇與KindlyMD共砸逾11億美元加碼布局

企業搶進比特幣(BTC):明昇與KindlyMD共砸逾11億美元加碼布局 / Tokenpost

雖然加密貨幣市場當前正處於短期「調整」階段,但企業持續加碼「比特幣」(BTC)的趨勢卻未見放緩。近期,來自醫療與建築等傳統產業的公司,紛紛加大比特幣購買規模,突顯出這項加密資產在企業財務策略中的重要地位正穩步上升。

根據 Forkast 的報導,香港上市公司明昇集團(Ming Shing Group)近期與交易方簽署協議,預計購入高達 4,250 枚比特幣。以訂下合約時的平均成本 113,638 美元換算,總交易金額達 4.82 億美元,約合 6,680 億韓圜。此次收購將使明昇集團的總比特幣持有量提升至 833 枚,目前位居全球上市公司比特幣財務持有量排行第 45 位。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自年初起開始積極佈局比特幣,此一舉措也為股價帶來正面反應,公告發出隔日股價即大漲逾 11%。

另一則引人關注的消息來自美國健康數據企業 KindlyMD(親里醫療)。該公司於近日完成 5,744 枚比特幣的追加購買,總持幣量增至 5,765 枚,約合 9,070 億韓圜。此次購幣平均成本為 118,204 美元,總額達 6.79 億美元。KindlyMD 自 5 月與專注比特幣投資的 Nakamoto Holdings 合併後,明確轉向以比特幣為核心的資產管理策略。

KindlyMD 董事長兼執行長大衛·貝利(David Bailey)表示,「比特幣將成為企業與機構的終極儲備資產,我們將藉此掌握全球金融的下一階段主導權。」目前該公司在企業持比排行榜上高居第 16 名,超越如 Semler Scientific(持有 5,021 枚)等競爭企業。

不過,市場反應並不總是單向正面。儘管 KindlyMD 公布大規模購幣計畫,但其股價反而出現下跌,顯示投資人對企業不僅只關注持幣量,亦高度關注其獲利模式與風險管理能力。

評論:「比特幣」已逐步從企業資產配置的「特殊選擇」轉變為主流趨勢,惟成功關鍵不在於持幣數量本身,而是在策略執行的細緻度與能否建立投資市場信任。隨著這波趨勢升溫,更多企業是否跟進將成為觀察焦點。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