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加密貨幣金融服務公司 River 的最新分析,比特幣(BTC)目前已佔全球貨幣供應量約 1.7%。這項研究以各國法定貨幣的M2供應量及實體資產(特別是黃金)的市值為基礎,推算出比特幣在全球貨幣生態系的「市佔率」,反映其作為資產的市場影響力與成長潛力。
根據 River 的計算,自比特幣誕生以來的 16 年內,其市值規模已成長至全球貨幣與金市總值的 1.7%。分析包含了美元、歐元、人民幣等主要貨幣,以及二線市場的貨幣供應量,並將黃金市值歸入現實資產一環。不過,報告並未納入白銀、鉑金與鈀等稀有金屬。該次分析的總資產基礎為:法定貨幣市值約 112.9 兆美元,加上黃金約 25.1 兆美元,總額高達 138 兆美元(約合新臺幣 4 兆 3,000 萬億)。
在今年 8 月,比特幣市值一度突破 2.4 兆美元的高點(約新臺幣 3,336 兆元),促使該數據首次達到全球市佔 1.7% 的高峰。不過目前,比特幣總市值已下修至約 2.29 兆美元(約新臺幣 3,183 兆元),對應的最新市佔率約為 1.66%。
評論:這項報告凸顯出比特幣如何在短短十餘年間,從零發展到足以與全球主要資產並列的規模,代表「比特幣」已逐漸成為全球資產配置的重要組成。也顯示「比特幣」正從邊緣投機工具,轉變為有潛力挑戰傳統金融架構的「數位黃金」。
這份數據報告進一步引發外界對數位資產未來潛力的討論,無論是對投資人還是政府政策制定者而言,如何定位比特幣及其所代表的非中心化金融機制,都將是未來的重要課題。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