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哈佛經濟學家認錯:曾預測比特幣(BTC)將跌至 100 美元 如今飆破 12 萬

哈佛經濟學家認錯:曾預測比特幣(BTC)將跌至 100 美元 如今飆破 12 萬 / Tokenpost

哈佛大學經濟學家肯尼斯·羅格夫(Kenneth Rogoff)近日坦承,自己對於比特幣(BTC)的價格預測嚴重失誤。根據彭博社於 8 月 24 日(當地時間)的報導,羅格夫在 2018 年曾公開預測,比特幣在十年內將更接近 100 美元,而非 10 萬美元。然而比特幣實際走勢卻與這一預測大相逕庭,近期更創下近 12 萬 4,000 美元的歷史新高。

羅格夫透過社群平台 X(原名推特)表示,他當時低估了數個關鍵因素,包括「合理監管的缺失」、比特幣在全球地下經濟中的角色,以及部分「公職人員持有比特幣」所帶來的結構性問題。他承認,這些誤判導致他做出錯誤的判斷。

回顧羅格夫當年的看法,2018 年他曾在 CNBC 的訪談中直言,比特幣「除了用於金融犯罪與逃稅之外,幾乎沒有其他實際交易價值」,並預測它最終將因強力監管而瓦解。當時比特幣價格約為 11,200 美元。

如今,隨著比特幣強勢突破歷史高點,羅格夫的預測成為業界與社群戲謔的題材。有分析師「Bit Paine」形容羅格夫的誤判「就像誤將鯨魚看作 90 公斤的海洋生物」,諷刺意味十足;知名比特幣支持者羅伯特·布里德洛夫(Robert Breedlove)則表示:「無論當初還是現在,我都對羅格夫的看法不感興趣。」

儘管如此,部分專家指出,這並非羅格夫個人的錯誤,而是傳統學術界對於科技創新的理解與適應能力不足。哥倫比亞大學講師歐米德·馬勒坎(Omid Malekan)就提及「創新者的困境」(Innovator’s Dilemma),認為羅格夫的預測反映出主流經濟學者面對新技術時的侷限。而前摩根大通(JPMorgan)金融專家奧斯汀·坎貝爾(Austin Campbell)則批評,羅格夫熟悉傳統體系,難以體察比特幣的真實價值。

此外,經濟學家楊·武斯滕費爾德(Jan Wüstenfeld)指出,比特幣不應僅視為逃避監管的工具,而是對抗金融通脹與全球債務上升的潛在對策與避險資產。

值得注意的是,在創下歷史新高後,比特幣近期出現短期調整。截至 8 月 20 日,比特幣回落至約 11 萬 2,639 美元,單週下跌約 7.3%,即便如此,仍較去年同期上漲 86%。當日波動區間介於 112,500 至 115,000 美元之間,顯示即便面對調整壓力,市場對比特幣的長期趨勢仍維持正向態度。

評論:羅格夫的坦承與市場現況形成強烈對比,反映出傳統經濟學界與加密市場之間的深層斷裂。比特幣不僅未被強力監管擊垮,反而在全球資產配置中愈發重要,許多機構投資者更將其視為「數位黃金」,這對於學術界與監管機構而言,都是值得重新審視的議題。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