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司法部於 24 日(當地時間)發布的聲明,加密貨幣雲端挖礦公司 HashFlare 的共同創辦人因涉及高達 7,730 億韓元(約合新台幣 183 億元)的龐氏詐騙案,日前認罪後獲得緩刑並當庭釋放,無須服額外刑期。這起案件是美國檢方迄今調查的最大規模加密貨幣詐騙案之一,目前美國司法部正考慮對判決結果提出上訴。
涉事的兩位創辦人為塞爾蓋·波塔片科(Sergei Potapenko)與伊萬·圖羅根(Ivan Turogin),兩人於 2022 年 11 月在愛沙尼亞遭逮捕,並在當地與美國共羈押 16 個月後,於 2024 年 5 月遭引渡至美國,隨後對詐欺共謀罪名認罪。根據西雅圖聯邦法院的判決,他們將無需再服刑,但須各繳納 25,000 美元(約合新台幣 87 萬元)罰金,並完成 360 小時的社區服務,執行地點為其祖國愛沙尼亞。
司法部指出,原本尋求對兩人判處最高 10 年徒刑,認為法院判決過於寬容,因此正針對是否上訴進行討論。檢方強調,波塔片科與圖羅根從 2015 年至 2019 年間,透過虛假的加密貨幣挖礦收益資料詐騙投資人,累計獲取約 5.77 億美元(約新台幣 186 億元)資金,並利用典型的「龐氏騙局」模式,以後來投資者的資金向早期投資者支付報酬。
根據美國檢方統計,該計畫共造成全球約 44 萬人受害。不過辯護律師則辯稱,實際損失並不如檢方所言嚴重,指出已有約 39 萬名使用者投資高達 4.87 億美元(約新台幣 157 億元),但中間透過平台成功贖回資金的總額高達 23 億美元(約新台幣 744 億元)。此外,約 4 億美元(約新台幣 130 億元)資產已遭扣押,這也顯著影響了法院的裁決。
檢方也批評兩人將數億美元的資金挪為私用,奢侈購置不動產、比特幣(BTC)、豪華車輛、名貴珠寶,甚至多次搭乘包機旅行。對此,美國司法部代理副部長特爾·露西·米勒(Tejal Mehta)表示:「這起案件本質上不過是利用虛構的加密貨幣挖礦暴利,包裝成夢想的經典龐氏騙局。」
目前波塔片科與圖羅根已受到美國國土安全部要求自願離境,未來將被遣返至愛沙尼亞,並需在緩刑期間接受當局監督完成社區服務。其辯護團隊強調,早在宣判前兩人就表明願意返國服從管束。
評論:此案突顯出「加密貨幣挖礦」在缺乏透明度與監管的環境下,極易成為詐騙溫床。從 HashFlare 案件可見,在龐大的資金、虛擬化的營運模型與跨境因素交織下,即便在事件曝光並破案後,法律制裁難免遭遇執行上的挑戰。隨著加密市場持續發展,事件亦再度提醒投資者對「被包裝成科技創新」的投資計畫需審慎看待,切勿忽視風險。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