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加密貨幣分析師 Pierre Rochard 的最新觀點,比特幣(BTC)過往以「四年週期」為核心的價格運行模式已結束。他表示,比特幣市場已進入結構性改變的階段,未來的價格變化可能不再圍繞「區塊獎勵減半」所展開。根據 CryptoSlate 於 24 日的報導,Rochard 認為目前比特幣總供應量已有約 95% 完成挖礦,反映供需動力已從區塊獎勵轉向其他因素。
以往「減半」被認為能觸發供應減少、價格上漲的循環。Rochard 指出,現在與其說是礦工支配供給,不如說是部分長期持有者,也就是業界俗稱的「OG 鯨魚」,才是真正掌握價格變動關鍵。「供給面幾乎已經飽和」這個新現實,意味著市場應更關注這些機構或大型地址的資產行為。評論:這也意味著比特幣正在邁向一個新階段,投資人必須調整分析框架,拋開傳統週期性的判斷方式。
在需求端的結構轉變亦不容忽視。Rochard 表示,目前市場由上市基金(ETF)、專業資產管理機構、甚至企業財務部門等機構性資金主導,過去由散戶推動的價格上漲模式已被顛覆。這代表市場日益穩定化,但也可能使一般投資者的影響力日漸式微。
另一方面,瑞波幣(XRP)近期走出強勁反彈行情。根據 TradingView 12 日的數據顯示,XRP 當日上漲至 3.28 美元(約新台幣 4,559 元),逼近關鍵阻力位 3.30 美元。該價格也正是自 7 月以來空方壓力最集中的趨勢線,打破該點位將可能開啟進一步上漲空間。部分分析師指出,若收盤價穩定突破 3.30 美元,下一目標將上看 3.50 美元(約新台幣 4,865 元)甚至 3.70 美元(約新台幣 5,143 元)。不過,成交量尚未明顯放大,使得「假突破」的風險仍需警覺。
接著是以太幣(ETH)的市場動態。根據 Whale Alert 追蹤平台資料顯示,一名匿名巨鯨近日將高達 3 萬 1,699 枚 ETH(約新台幣 188 億元)轉入加密貨幣交易所 Coinbase Institutional,而此時 ETH 正於 4,000 美元(約新台幣 556 萬元)以上進行高價交易。評論:這一舉動可能反映持有者準備進行部分獲利了結,導致潛在的市場賣壓升高。
回顧過去,ETH 在 2024 年 12 月曾突破 4,000 美元後急墜至 2,000 美元以下。因此,即使價格目前處於高點,但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大筆資金轉移可能是下跌趨勢來臨的前兆。
整體而言,從比特幣的「四年週期終結」說法、XRP 試圖突破技術型態的關鍵價位,到以太幣巨鯨的資金動向,市場正面臨明顯轉變。投資者未來應更加重視基本面根據、大型資金流向及技術圖表等綜合指標,以應對當前加密市場的高度不確定性。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