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以太幣(ETH)開發者近期在土耳其遭拘留,其本人表示遭遇「不實指控」並透過社群媒體對外喊冤。根據加密媒體報導,這位具阿根廷背景、化名為「Fede 的實習生(Fede’s Intern)」的技術人員,自稱是零知識證明(ZK)與以太坊基礎建設的專家,並強調自己與全球夥伴合作,活動透明且正當。
事件發生於土耳其伊茲密爾,根據他所述,當地警方以「涉嫌將以太坊網路用於非法用途」為由將其逮捕。然而,Fede 的實習生透過社群平台公開表示,自己單純從事基礎設施建設工作,質疑土耳其內政部對其提出「不合理控訴」。他補充,所參與的業務與歐洲多國的產業與政府部門皆有往來,並曾參與 Lambda Class 等多個開源專案開發。
目前他已聘請當地律師團隊,透過正式法律程序應對相關案件,並計劃自海外展開反擊。他透露,目前已聯繫遍及美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亞洲數國的重要人脈,且「有朋友正在積極協助與土耳其當局談判」。
Fede 的實習生還表示,自己日前雖曾試圖離境,但遭當局阻攔。他近日在社群平台上指出:「我預計三小時後可取得自由,到時我將在歐洲公開全部事實真相。」另據其自述,他的手機一度因被視為「安全威脅」將面臨沒收,所幸在外部人士協助下避免。
此案迅速引發加密社群熱議。去中心化金融平台「Bankless」的共同創辦人萊恩·肖恩·亞當斯(Ryan Sean Adams)在社群上表態稱,「情勢相當嚴重」,並警告此事件恐進一步損害以太坊社群與土耳其政府之間的「信任關係」。評論指出,考量 2026 年開發者大會 DevCon 可能於伊斯坦堡舉行,此案或許會影響後續舉辦意願。
這起拘留事件也被視為土耳其當局加強加密貨幣監管的指標之一。從 2 月起,當地已強制規定任何單筆高於 1.5 萬里拉(約新台幣 6.7 萬元)的加密交易必須進行實名驗證,並賦予加密資產服務提供者暫停交易的權限。
此外,自 3 月起,託管機構與加密貨幣交易所也必須取得政府授權方能營運。合規門檻相當嚴格,其中交易所需具備約 57 億韓元資本額(約合新台幣 1.3 億元),而託管業者則須達 190 億韓元(約合新台幣 4.4 億元),並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審計與交易報告系統。
評論指出,此案不僅關乎加密開發者的個人自由,更突顯出公權力在區塊鏈基礎設施上的介入邊界問題。整體業界正密切關注土耳其政府對「法律解釋與實務操作」之間的拿捏與平衡。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