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NFT 用戶首度超越 DeFi!7 月 Web3 應用重心悄然轉向

NFT 用戶首度超越 DeFi!7 月 Web3 應用重心悄然轉向 / Tokenpost

在 7 月,整體 Web3 產業快速擴張,去中心化金融(DeFi)與非同質化代幣(NFT)市場皆呈現強勁表現,然而一項罕見變化出現:NFT 領域在「用戶活躍度」上首度超越 DeFi。根據區塊鏈數據分析機構 DappRadar 的最新報告指出,NFT 相關應用因大規模資金湧入與活躍錢包增長,已創下比 DeFi 更高的使用參與率。

根據 DappRadar,7 月內 DeFi 生態系統的總鎖倉價值(TVL)強勁上升 30%,一度突破 2,700 億美元(約新台幣 8.74 兆),月末則穩定維持在 2,590 億美元(約新台幣 8.39 兆)。帶動此波增長的主要因素包括:去中心化交易所活躍提升、借貸與質押機制定成熟,以及「實體資產代幣化」(RWA)需求大幅升溫。特別是在「代幣化股票」領域,相關錢包數量從 1,600 個暴增至逾 9 萬個,市值躍升 220%,被業界視為 RWA 應用快速普及的指標性動向。

以太幣(ETH)仍穩居 DeFi 領域市占龍頭,其鏈上鎖倉總值達 1,660 億美元(約新台幣 5.38 兆),遠超競爭對手 Solana(SOL) 的 230 億美元(約新台幣 7,455 億元)。以太幣價格受惠於監管鬆綁預期,上漲約 60%,而鏈上質押年化報酬率達 29.4%,成功吸引大批資金回流。

Solana 生態的亮點則來自衍生品平台 Hyperliquid,该平台已吸納全區塊鏈衍生商品交易收入的 35%,在永久合約市場的日交易量中佔比超過 60%。平台亦處理了 153 億美元(約新台幣 4,958 億)未平倉合約,以及 51 億美元(約新台幣 1,652 億)的 USDC 跨鏈交易資金流轉。

在政策層面,美國國會推進了穩定幣監管《GENIUS 法案》與明確界定 SEC 和 CFTC 權限的《CLARITY 法案》,為加密市場注入制度信心。同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席艾特金斯(Atkins)發布「加密項目計劃」(Project Crypto),首次提出將 DeFi 納入監管架構的具體藍圖,涵蓋代幣發行規則、託管機制與行業標準建置。

與此同時,NFT 市場的月活數據罕見地壓倒 DeFi。整體 NFT 交易量於 7 月大幅增長 96%,達 5.3 億美元(約新台幣 17.2 億),平均交易價格也從 52 美元上升至 105 美元(約新台幣 1,729 元至 3,493 元)。雖然總交易筆數小幅下降 4%,落在 500 萬筆,但主要歸功於高價收藏等「藍籌系列」的需求提升,使單筆價值明顯上攀。

在以太坊生態中,NFT 市場以 Blur 占據主導地位,憑藉專業交易者社群支撐,佔據整體交易量的近 80%。其推出的 Blend 融資功能也強化了市場流動性。儘管交易量以 Blur 為首,但最多活躍用戶仍來自 OpenSea,每日約有 27,000 名用戶在多條鏈上執行交易。

值得留意的是,新興 NFT 專用第二層(Layer 2)協議「Zora」迅速獲得採用,透過其原生代幣 ZORA 提供低成本且高可及性的鑄造環境,進一步拓寬創作與收藏的參與門檻。

在企業應用方面,包括星巴克終止「奧德賽」NFT 忠誠計畫、Nike 與 EA Sports 合作推出遊戲 NFT、路易威登及勞力士展開真品驗證測試、以及可口可樂(中國)發布收藏款 NFT 等,皆展現傳統品牌對 NFT 的高度關注。此外,Netflix、NBA Top Shot 及 FIFA 也正在擴展相關授權與應用範圍。

評論:有專家指出,NFT 應用正逐步走出簡單「收藏」與「文化內容」的角色,邁向結合票務、遊戲、實體資產掛鉤等多元實用性強的使用場景。此趨勢可被視為 NFT 產業從短期熱潮轉型為 Web3 基礎設施的重要分水嶺。

總結來看,無論是在資金流動、技術應用或企業導入層面,NFT 與 DeFi 的競爭日益激烈。7 月的表現,或許預示著下一波 Web3 應用重心的移轉與結構性轉變。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