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CoinDesk Korea》8 日(當地時間)報導,烏克蘭中央銀行(NBU)重申加密貨幣不得用作法定支付工具,並強調此舉旨在保障國家「貨幣主權」與金融穩定。儘管當局正推動加密貨幣法律修訂,預計將於 10 月提交議會審議,但比特幣(BTC)等數位資產不具備法幣地位的政策立場不會改變。
烏克蘭中央銀行總裁安德列·皮什尼(Andriy Pyshnyy)指出,「加密資產無法成為烏克蘭的支付手段」,並直言相關限制屬於金融政策穩定性及防止洗錢的基線「紅線」。他補充,針對近期湧現的無牌加密貨幣交易平台,官方將強化稽查與取締作業。
評論:儘管烏克蘭曾在戰爭時期廣泛透過加密貨幣獲取國際援助,但官方仍選擇以極為審慎的態度來制定導入法規,展現其對法幣穩定性與國家貨幣政策控制的高度重視。
根據資料顯示,在 2022 年 3 月(俄羅斯入侵初期)之前,烏克蘭政府藉由比特幣(BTC)、以太幣(ETH)、穩定幣等方式,成功募集逾 7,0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22 億元)的捐贈資金。這次經驗突顯數位資產的轉帳效率與實用性,進而推動「虛擬資產法」在同年獲得國會通過,建立基礎的稅務與監管架構。
然而,相關法規尚未完全上路,需等待稅制修改與主管機關明確定位。目前,政府正與歐盟「加密資產市場法案(MiCA)」接軌,其後續立法工程正穩步推進中。
NBU 第一副總裁卡特琳娜·羅日科娃(Kateryna Rozhkova)表示,修訂草案預計將於 10 月完成,內容將綜合「國際貨幣基金(IMF)」與歐盟的規範標準,聚焦稅制、打擊洗錢(AML)及牌照制度,並有國際技術顧問團隊協助起草。
另一項備受矚目的發展,是今年 6 月提出的第 13356 號草案。該草案允許中央銀行在適當情況下持有加密貨幣作為外匯儲備的一部分,但此權利屬於「可選擇」而非強制措施。目前支持方強調可提升儲備運用的彈性,而反對陣營則質疑數位資產波動性過高,難以作為穩定資產配置。
整體而言,烏克蘭的加密貨幣監管策略正朝向「維持法定貨幣地位、有限度納入數位資產」的方向推進,試圖在保障金融安全與吸收創新資源之間取得平衡。儘管戰時經驗推動制度化進程,但核心政策仍以「防堵非法用途」與「強化金融穩定」為首要任務,並依循歐盟與 IMF 的標準緊密設計監管細節。
關鍵詞:烏克蘭、加密貨幣、比特幣(BTC)、中央銀行、支付手段、貨幣政策、虛擬資產法、MiCA、IMF、金融監管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