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幣(ETH)為基礎的實體資產代幣化(RWA)市場正迅速擴大,整體規模接近歷史高點,以太坊在其中扮演核心角色。根據加密貨幣資產管理公司 Bitwise 的觀察,若如黑岩(BlackRock)執行長拉里·芬克(Larry Fink)所言,未來所有股票、債券與房地產都有可能實現「代幣化」,那麼這一趨勢不容忽視。
根據鏈上數據,目前被代幣化的實體資產在區塊鏈上的總價值約為254.6億美元(約新台幣7,940億元),若納入穩定幣,總體代幣化資產已高達2,830億美元(約新台幣8.8兆元),刷新歷史新高。這現象代表著傳統金融資產正加速移轉到區塊鏈平台。
其中,以太坊成為主導力量。全球超過54%的鏈上實體資產部署於以太坊網路上,尤其是美國國債的代幣化部分,高達73%由以太坊承載。此外,約54%的穩定幣(如 USDC、USDT)也選擇在以太坊上發行,使其成為RWA領域的技術與應用主力。黑岩所管理、基於以太坊的「USD機構型數位流動性基金 (BUIDL)」目前資產規模約達23億美元(約新台幣7,170億元),是目前最大的RWA基金。
除了以太坊主網,目前在RWA領域排名第二的區塊鏈為擴容解決方案 ZKsync Era,市場占有率達18.6%;其他像是 Aptos、Solana(SOL)、Stellar 等則仍處於個位數市占率。產業觀察帳號 RWAwatchlist 指出,這些核心鏈技術將可能主導未來「數兆美元等級」的代幣化市場。
不同類型的實體資產中,「私募信貸(Private Credit)」是目前規模最大的細分類別,總額達150億美元(約新台幣4,680億元);美國國債則達67億美元(約新台幣2,092億元),原物料為18億美元(約新台幣562億元),而個別股票的代幣化僅佔整體1.4%,顯示仍處於早期階段。
評論:雖然股票代幣化進展緩慢,但整體流動性、合規性與成本效率等區塊鏈優勢,預期將加速推動此類資產上鏈。
著名金融策略師湯姆·李(Tom Lee)也公開表示:整個華爾街已在以區塊鏈和智能合約為核心的基礎上,重構運作架構。他強調「以太坊是目前唯一同時符合安全、不中斷與法規合規的技術平台」,標誌著其對以太坊的立場出現重大轉變。
伴隨這波趨勢,以太幣的戰略性配置也持續擴張。根據以太坊專家 Anthony Sassano 的最新披露,目前以太幣的「戰略性持倉量」已突破300萬 ETH,其中三家近來成立的基金投資機構合計持有約160萬 ETH,並幾乎每日持續增持。他指出,許多投資人認為 ETH 的市值將在可預見的未來從目前的4,430億美元(約新台幣1.38兆元)成長至「百兆美元等級」的資產範疇。
ETF 專家 Nate Geraci 補充指出,自6月起,這些以太坊機構型投資人與現貨以太幣 ETF 已累計持有等同於 ETH 發行總量約1.6%的代幣,引發市場對供需平衡與價格前景的關注。
總結來看,在「實體資產代幣化」這一關鍵趨勢中,以太坊不僅在技術成熟度上具優勢,亦在法規適配、機構採用與生態系繁榮度等層面全面領先。加密貨幣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也將為全球金融帶來深遠影響。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