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近期對加密貨幣項目的監管立場出現重大轉變。根據 Bloomberg 的報導,於 24 日(當地時間),SEC 專員保羅·S·阿特金斯(Paul S. Atkins)在一場公開演講中指出,在某些情況下,即便起初以「投資契約」形式銷售的加密貨幣代幣,也不必永遠被視為「證券」。此番言論與美國參議院近期提出的數位資產法案草案方向一致,顯示 SEC 的監管思維產生鬆動。
阿特金斯援引著名的「哈威測試」(Howey Test)案例作為分析依據,該案例來自 20 世紀一起關於佛州橙園的歷史判例。他指出,儘管當時的投資契約初期符合證券定義,但隨著土地開發成高爾夫度假村與住宅區,其性質也隨之改變。阿特金斯進一步說明,加密貨幣項目亦屬如此:初始可能涉及證券要件,但若隨著時間推移、網路發展趨於去中心化,原發行團隊的角色淡出後,該資產可能也不再屬於「證券」。
此外,他也引用同為 SEC 專員的海絲特·皮爾斯(Hester Peirce)長期以來的觀點,即加密貨幣專案在早期階段或許需要符合法規要求,但一旦其「去集中化」程度足夠,就應賦予其更寬鬆的流通空間。阿特金斯強調,隨著投資人不再依賴發行團隊的「實質性經營努力」,大部分代幣其實是自由在市場間流通,而不是憑藉特定團隊支持。
這番言論對整體加密貨幣市場而言,可能帶來重大監管路線轉變。過去美國執法機關若認定某代幣的出售行為屬投資契約,即納入證券範疇,必須依法註冊或取得豁免許可,導致不少項目方陷入法律糾紛。如今,阿特金斯的說法等同對「代幣永遠屬證券」的認定提出質疑,認為應區分發行階段與後續流通階段。
此說法正反映出參議院農業委員會提出的《市場結構法案》草案精神——該法案亦強調,並非所有代幣本身皆應視為證券,而是應根據實際功能與交易形式進行分類。
評論:阿特金斯的最新聲明,開啟 SEC 監管態度潛在轉向的可能。尤其考慮到川普總統重返白宮的機率攀升,加密貨幣業者普遍預期,未來監管方向將趨向寬容與彈性,恢復市場創新能量與投資信心。
面對快速演變的加密貨幣產業,政策界對「資產屬性」與「交易場景」之間的差異化監管,已逐步形成共識;SEC 內部觀點的調整,是否真的能推動實質立法與政策更新,後續發展備受關注。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