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中本聰 2010 年預言比特幣價值再受矚目:若無比特幣才是淨浪費

中本聰 2010 年預言比特幣價值再受矚目:若無比特幣才是淨浪費 / Tokenpost

比特幣(BTC)創始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在 15 年前的一段重要發言,近日再度受到加密貨幣社群的關注。根據加密分析平台 Crypto Rand 於 7 日的回顧,中本聰在 2010 年當天發表的觀點再次強調了他對比特幣未來價值與應用場景的遠見。

在這段發言中,中本聰預見了建立比特幣交易所等「電子平台」的未來,並堅信這些平台所產生的效益,將能夠超過其運作所需的電力成本。他甚至直言道:「如果沒有比特幣,那才是淨浪費(net waste)」,由此凸顯比特幣在資源利用效率上的存在意義與潛力。值得注意的是,當時比特幣的價格僅為每枚 0.07 美元(約新台幣 2 元)。

評論:中本聰的這番發言,不僅反映他對去中心化金融的通透理解,也展現出他對區塊鏈基礎建設發展節奏的高度準確預測。

15 年後,如今的加密貨幣生態系早已印證了他的預見。從比特幣出發,全球已誕生數以千計的交易平台,形成規模達數兆美元的市場。區塊鏈技術不僅重塑了傳統金融架構,更對全球經濟體系產生實質影響。不過,關於比特幣「電力消耗過高」的爭議,至今仍未平息。2021 年,特斯拉(TSLA)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便曾因能源疑慮暫停比特幣支付,引發業界關注。

除了挖礦機制本身的耗電問題,也有觀點指出,電力議題正間接波及包括交易所營運效率在內的各類平台應用。像是環保團體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傳統金融界專家,乃至瑞波幣(XRP)經營團隊,都曾批評比特幣網路的能源壓力。然而,根據市場發展觀察,中本聰所主張的「相對效益高於資源耗損」說法,至今仍持續獲得驗證。

另一方面,為紀念這個具有象徵意義的日期,社群近日再次發起請願,呼籲修復位於瑞士盧加諾的一尊中本聰雕像。該雕像為全球首座中本聰銅像,近日遭到破壞並被發現沉沒於當地湖泊。負責創作的藝術家瓦倫蒂娜·皮科奇(Valentina Picozzi)表示,計畫進行雕像修復並重新展出,社群也希望透過請願推動更完善的展示環境。

今天的比特幣,不只是一種數位資產,更逐漸成為具社會與文化象徵價值的存在。中本聰在 2010 年留下的那段話,至今仍深具啟發意義。15 年前的願景,正在被一一實踐,並隨全球市場的演進,越發彰顯其長遠價值與歷史定位。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