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SEC:流動質押不屬證券監管 前高層批如金融危機重演惹加密社群反彈

SEC:流動質押不屬證券監管 前高層批如金融危機重演惹加密社群反彈 / Tokenpost

根據 The Block 的報導,於 11 日(當地時間)發布的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文件指出,某些「流動質押」(Liquid Staking)活動並不構成證券發行,因此不屬於 SEC 的監管範疇。然而,該立場引發前 SEC 顧問兼政策主任阿曼達·費雪(Amanda Fischer)的激烈批評,她甚至將流動質押比擬為 2008 年金融危機導火線之一的「雷曼兄弟」事件,點燃加密貨幣社群的強烈反彈。

費雪在當日透過 X(舊稱 Twitter)發文表示,流動質押與雷曼兄弟所使用的「重複質押」(Rehypothecation)手法類似。當年雷曼兄弟曾將客戶資產轉為自家交易的抵押品來提升流動性,導致整體金融系統面臨資金斷鏈的重大風險。她批評 SEC 的聲明是對加密產業再次開後門,形同放任市場在無任何監管之下重演類似的高風險行為。費雪表示:「SEC 就像在給加密行業再次頒發免責憑證,讓當年令雷曼兄弟倒下的行為,如今能更自由地活躍於沒有監管的加密市場。」

儘管費雪的觀點獲得部分傳統金融界人士支持,但卻遭加密社群反擊,指出其對區塊鏈技術缺乏了解。流動質押允許用戶在鎖倉資產的同時,透過發行代表性代幣(如 stETH 等)參與其他去中心化金融(DeFi)應用,提升資產效率。評論:與傳統金融機構私下重複使用擔保品的黑箱操作不同,流動質押運作公開透明,且大多透過自動化智能合約執行,具備可審計性及去中心化特性,與雷曼兄弟的風險本質有明顯差異。

以以太幣(ETH)的生態系為例,流動質押機制已成為主流應用方式之一,兼顧制度效率與系統安全。支持者強調,透明的鏈上信息、去信任的驗證方式及清晰的資產追蹤能力,使該技術與傳統金融危機的催化機制截然不同。

隨著 SEC 罕見明示流動質押現階段不屬證券範疇,此舉雖對業界釋出正面訊號,卻也再度點燃傳統監管機構與加密產業間的矛盾。評論:此次爭議突顯監管機構如何在維持市場安全與促進創新之間取得平衡,並進一步彰顯立法層面的明確框架仍待建立。未來是否能立法定義此類創新金融模式的法律地位,將成為產業關注焦點。

關鍵詞強調:流動質押、SEC、不屬於證券、雷曼兄弟、加密貨幣社群、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以太幣(ETH)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主打文章

幣安 7 月衍生品交易量飆至 2.55 兆美元 加密市場回暖引投資人重返

Bitwise:SEC風向轉變未被市場充分理解 比特幣(BTC)、以太幣(ETH)仍有上漲空間

柴犬幣(SHIB)技術面轉強挑戰0.000025美元 分析師看好趨勢反轉

加密貨幣借貸平台 MyConstant 爆投資弊案!創辦人與 SEC 和解金額達 1,190 萬美元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