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BTC)於 7 月中創下歷史新高後快速回落,針對此次劇烈下跌的成因,區塊鏈數據分析機構 CryptoQuant 近日發布報告指出,本輪並非單純的回調行情,而是源自市場「結構性供需失衡」。市場專家警示,這樣的下跌反映出潛在的結構性脆弱性,投資人應對未來走勢提高警覺。
根據 CryptoQuant 於 24 日(當地時間)的報導,比特幣於 7 月 13 日觸及歷史高點 123,091 美元(約新台幣 1,709 萬元)後,迅速下跌近 9,000 美元,目前約在 114,314 美元(約新台幣 1,589 萬元)左右震盪。報告指出,這波下跌與傳統的供應短缺導致價格上漲的模式背道而馳,主要是交易所比特幣現貨 ETF 的資金流失與市場整體需求不足共同導致。
CryptoQuant 強調,儘管市場上的可流通比特幣數量不高,理應推升價格,但 ETF 等機構買盤未能穩定支撐需求,使得價格反而出現下跌。他們將這種情形稱為「流動性存量比率崩壞(liquidity reserve ratio collapse)」,並認為這是比特幣邁入「結構性疲弱期」的警訊。
報告中進一步分析,7 月 ETF 資金流入沒有呈現穩定趨勢,導致整體市場缺乏有效支撐機制。一旦機構買盤減弱,市場就容易受到小幅賣壓衝擊,顯露出易跌難升的脆弱結構。
不過,部分大型投資者仍維持樂觀操作。例如,日本上市公司 MetaPlanet 近期再度買入 463 枚比特幣,市值約 5,290 萬美元(約新台幣 73.5 億元),展現其持續擴大加密資產佈局的意圖。
另方面,暢銷書《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羅勃特·清崎(Robert Kiyosaki)則對市場後勢持保守態度。他預測比特幣將於 8 月進一步跌至 9 萬美元(約新台幣 1,251 萬元)區間,屆時將考慮加倍持倉。評論:清崎的態度顯示部分長期投資者可能正等待更低點重新進場,這也可能加劇短期內的賣壓風險。
整體而言,這場修正突顯比特幣已不再是單純的「投機標的」,而逐漸被構建為與 ETF 資金流向、全球資本結構緊密相連的「制度性資產」。投資人應擺脫對短線漲跌的情緒波動,更需要建立對市場結構的深層理解,調整長期投資框架與策略。关键词:比特幣、流動性比例、ETF、機構買盤、結構性疲弱、羅勃特·清崎、MetaPlanet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