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CoinDesk 的報導,於 24 日(當地時間)舉行的「區塊鏈科學大會(Science of Blockchain)」中,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委員海斯特·皮爾斯(Hester Peirce)強調,應擁抱金融科技發展,並重視個人金融隱私。素有「加密之母」之稱的皮爾斯指出,美國政府應將加密技術視為保護「隱私」的工具,而非打壓對象。
皮爾斯指出,目前金融系統採取高度「監控」導向的運作方式。以 2024 年為例,美國有多達 32 萬 4,000 家金融機構上報逾 2,500 萬筆交易紀錄,其中 470 萬筆被列為「可疑活動報告(SAR)」。她批評政府藉由「第三方原則(Third-party Doctrine)」無需搜索令即可調閱用戶數據,SEC 更透過「統一監查追蹤系統(CAT)」對所有投資人交易進行全面監控。
針對這類問題,皮爾斯提出數種潛在解方。她提到,像是「零知識證明」、Mixer、隱私池等新一代隱私導向加密技術,能夠有效對抗過度監控,同時透過「去中心化金融(DeFi)」提供具包容性與透明性的金融服務。她強調:「相比傳統銀行可能會因身份背景拒絕放貸,DeFi 協議為所有人提供相同條件的借貸機會。」
此外,她也呼籲政策端應配合改革。她認為應保障用戶「自主管理資產(Self-custody)」的權利、避免將開源軟體開發者納入監管,並允許個人之間自由交易而無需中介介入。她批評道:「如果連與鄰居之間的交易都要報備,那就已經侵害了自由社會的核心。」
同日,SEC 主席保羅·阿特金斯(Paul Atkins)則宣布啟動「加密計畫(Project Crypto)」,目標是推動「美國金融市場的數位轉型」,並檢討現行不合時宜的監管方法。他表示:「下一波金融創新,應該從美國展開。」該項目也被視為為「資產代幣化」與創新金融架構鋪路的重要政策工具。
另一方面,白宮方面也啟動新一輪行政行動。根據川普總統的指示,政府正準備發布行政命令,對歧視或拒絕加密用戶服務的銀行進行懲處。此舉被視為回應拜登政府時期因「去銀行化」所引發的加密公司關戶潮。此令一旦實行,將大幅強化對產業的保護,並彰顯美國當局在金融自由與隱私权之間正試圖重塑平衡。
評論:皮爾斯與阿特金斯的發言凸顯出 SEC 內部對「加密監管」方向的深刻討論。若美國能善用如「零知識證明」這類具前瞻性的技術,不僅能防範數據濫權,更有助於捍衛「個人金融隱私」這項根本價值。面對全球監管環境轉變,美國是否能以「隱私與創新並重」的方式,成為引領潮流的國家,值得市場觀察與期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