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Tether 於 2025 年第 2 季度發布的最新財報,該公司不僅擴大了對美國財政部債券的投資,更在單一季度創下歷來最高獲利紀錄。此次財報亮眼主要歸因於穩定幣 USDT 的發行量顯著成長,以及比特幣(BTC)、黃金等風險資產持續上漲所帶來的評價利益。
根據 Tether 於 24 日(當地時間)公佈的報告,2025 年上半年該公司累計實現淨利潤約 57 億美元(約新台幣 7,923 億元),其中第 2 季度的營業利潤就達 49 億美元(約新台幣 6,811 億元)。在這之中,約 31 億美元來自穩定的重複性收益,而剩下的 26 億美元則主要來自公司持有的比特幣與黃金資產價值上升。
Tether 表示,自 2025 年以來,新增發行的 USDT 累積超過 200 億美元,推升總流通量突破 1,570 億美元。特別是在第 2 季度,單季發行量高達 134 億美元,不僅刷新歷史紀錄,也反映出在全球金融不穩定之際,市場對美元掛鉤的穩定幣出現強勁需求。
在資產配置方面,Tether 揭露其對美國國債的總曝險部位已達 1,270 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目前其中約 1,055 億美元為直接持有,另外 213 億美元則透過間接方式持有。由此 Tether 成為目前最大非政府機構的美國國債持有者之一,市場普遍認為這有助於增強 Tether 資產的安全性與透明度。
Tether 執行長保羅·阿爾多伊諾(Paolo Ardoino)對此發表評論表示:「市場對我們的信任愈發明確。我們現階段並非被動應對穩定幣需求,而是積極引領這股趨勢,打造未來的加密金融生態。」
在強勁收益帶動下,Tether 也將部分利潤投入美國境內的基礎建設與策略性產業。根據報告,公司在過去 6 個月間已挹注近 40 億美元,進行基礎建設投資,合作項目包含比特幣基礎設施企業 XXI Capital,以及影音平台 Rumble 的錢包功能開發計劃。
不過,儘管財務表現亮眼,Tether 仍面臨部分潛在法律風險。目前該公司在紐約正捲入兩起訴訟案,一起係與 2017 至 2018 年 BTC 市場崩盤有關的集體訴訟,另一起則涉及已破產的加密放貸平台 Celsius。但目前 Tether 尚未在財報中認列相關準備金,反映此類風險仍處於未確定階段。
評論:此份財報顯示 Tether 除了穩定幣業務持續受市場認可,也逐步擴展至傳統金融與基礎建設領域。然而,其所面對的潛在法律風險提醒市場,在加密貨幣產業持續發展的同時,合規問題仍是長期投資人須審慎評估的關鍵因素。
綜觀來看,Tether 的表現強化了其於全球穩定幣市場的領導地位,也彰顯加密產業正加速與傳統金融體系接軌。不過,預期未來在監管與法律環境變化之下,整體局勢將持續充滿變數。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