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中本聰最後挖礦區塊曝光:累計 112 萬枚比特幣、價值逾 11 億美元

中本聰最後挖礦區塊曝光:累計 112 萬枚比特幣、價值逾 11 億美元 / Tokenpost

比特幣(Bitcoin, BTC)創辦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最後一次參與開採的區塊,近日由鏈上分析平台 Whale Alert 追蹤定位,為幣圈帶來嶄新焦點。根據 Whale Alert 於 31 日(當地時間)的說法,這個被視為「中本聰最後痕跡」的區塊為編號 54,316,推估截至該區塊時,中本聰累計開採出 1,125,150 枚比特幣(BTC),依照目前市價估算,價值已高達約 1.56 兆韓元(約合 11.3 億美元)。

根據 Whale Alert 的鏈上研究,這些區塊皆顯示出早期「帕託希(Patoshi)」的開採模式,這種模式經常與中本聰相關聯。分析顯示,中本聰約佔網路總算力的 60%,藉此維穩網絡安全,避免遭遇「51% 攻擊」,但仍刻意保留空間讓其他礦工參與,促進比特幣初期生態發展。隨著時間推進,他似乎也逐步減少挖礦頻率,將控制權交回社群。

這項發現正值近期兩個疑似與中本聰相關的錢包出現異動,引發市場高度關注。這兩個錢包各自持有 50 枚 BTC(約合 45 萬美元),錢包自約 15 年前建立後從未移動,近期的活動被解讀為可能是中本聰現身的訊號。不過 Whale Alert 也強調,儘管這些比特幣挖礦時間點與中本聰活躍時期重疊,但實際礦工是否為中本聰本人,「可能性相當低」。

中本聰最後一次與其他比特幣開發者聯繫是在 2011 年 4 月 23 日。他當時留下「我要去處理其他事務」的訊息後便徹底消失。自此之後,他所控制並存有大筆比特幣的錢包從未有過異動,其身份與資產動向至今仍是全球區塊鏈世界的最大謎團之一。

評論:這次區塊發現不只是挖掘歷史的技術成果,也對市場情緒產生潛在影響。在加密貨幣圈,任何被認為與中本聰有關的錢包活動,都有可能成為引發重大波動的市場「觸發點」。因此當相關新聞浮出水面時,市場總會保持警戒狀態。而如今再度浮現「中本聰的最後足跡」,無疑為加密社群提供了連結比特幣誕生與未來發展的契機。

關鍵詞:中本聰、比特幣、Patoshi 模式、Whale Alert、51% 攻擊、加密貨幣錢包、比特幣歷史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其他相關文章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