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 공유 分享
  • 인쇄 列印
  • 글자크기 字體大小
已複製網址

數位遺產風險升溫:加密貨幣、私鑰與NFT如何安全傳承?

數位遺產風險升溫:加密貨幣、私鑰與NFT如何安全傳承? / Tokenpost

若你持有加密貨幣資產,如比特幣(BTC)、以太幣(ETH)等,生前建立「明確且有系統的數位遺產規劃」變得相當重要。這些數位資產不像傳統銀行帳戶可透過身份驗證取得,而是只能憑「私鑰」或「助記詞」進行存取。一旦這些資訊未能妥善交付給繼承人,你的資產可能將永遠無法取回。根據相關報導,每年都有價值數百億韓元的加密貨幣,因為密碼遺失、冷錢包損毀或繼承人缺乏知識,而實質「銷聲匿跡」。

倘若缺乏周全的遺產安排,也可能導致資產陷入「法律歸屬爭議」或資產直接損失。傳統遺囑文件往往無法涵蓋數位資產所需的所有法律要件,因此對於區塊鏈資產如以太幣或 NFT,制定明確分類與存取指引顯得格外重要。

一份完善的加密資產遺產規劃,應包含三大核心:列示持有資產清單、說明取用方式,並指派可信賴的遺產執行人。為了確保「隱私安全」,建議透過「加密文件」、「密封資料」或「去中心化身份驗證(DID)工具」來保護資訊。若直接在公開遺囑中揭示敏感資訊,反可能成為資產失竊的高風險來源。

實務上,採用「保管型(custodial)」與「自主管理型(non-custodial)」解決方案並行,是較為穩健的策略。單純把資產留在交易所錢包,或只是口頭轉告助記詞,皆可能導致重大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推估,目前流通中的比特幣共 2,100 萬枚,其中約有 157 萬枚(約佔 7.5%)疑似「永久遺失」。若以每枚比特幣 87,000 美元試算,其價值高達約 126.3 億元新台幣。要守護自身資產並實現順利傳承,不僅需具備「技術知識」,更需結合法律與資安觀點制定規劃。若你同時持有 NFT 或多種山寨幣,現在就是重新「檢視遺產策略」的最佳時機。

關鍵詞:數位遺產、加密貨幣、私鑰、安全傳承、以太幣、非同質化代幣(NFT)

評論:數位資產不會因為使用者離世而自動轉移,建立具備法律效力與安全機制的傳承機制,將成為未來投資人不可忽視的新課題。

<版權所有 ⓒ TokenPost,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與散佈>

最受歡迎

留言 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0/1000

留言小技巧

好文章。 希望有後續報導。 分析得很棒。
1